移至主內容

刺桐部落親海學習中心 開幕相關報導

2009/09/04 11:21
2,724次瀏覽 ・ 1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不畏農曆7月 阿美族竹筏下水】
民視 (2009-09-03 16:55) 
農曆7月習俗中都要避免從事海邊活動,但是在台東地區的阿美族卻反其道而行,將農曆7月15日這天,定為親水日,舉行族船下水儀式,形成一種另類風俗,推廣原住民文化。刺桐部落的阿美族青年合力將竹筏搬運至都蘭灣邊,族內長者率先教導青年如何掌舵,再經過祈求祖靈保佑的程序,阿美族族船正式啟航,阿美族青年乘風破浪,看得出來想要駕馭竹筏並非一件輕鬆事。
9月3日是農曆7月15日,民間中元普渡的日子,一般民眾大多忌諱在農曆7月從事海上活動,但是阿美族卻有別傳統將這天訂為親水日,要在這天舉行族船下水儀式。
阿美族人為了推廣原住民文化,也開放有興趣的民眾共襄盛舉,一起體驗阿美族獨有的風俗文化。
【刺桐部落帶遊客 體驗漁獵文化】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報導
2009.09.04 04:19 am
台東縣卑南鄉刺桐部落阿美族人在南島社區大學協助下,積極推廣社區營造,昨天成立「親海學習中心」,吸引遊客體驗阿美族海洋文化,推動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南島社區大學理事長、國立台東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劉炯錫說,阿美族屬海洋民族,有豐富的漁獵文化,「水是生命之母,海洋是文化的搖籃」,刺桐部落族人結合傳統漁獵文化、祭儀從事社區營造,發展在地深度生態旅遊,值得遊客透過阿美族文化來體驗海洋生態。
南島社區大學今年7、8月間委請阿美族長老kiusi(鄭明德)指導部落族人學習製作竹筏,教導族人如何操槳等,昨天上午依傳統儀式為兩艘新竹筏舉行下水典禮。
鄭明德說,大海是阿美族賴以為生的母親,大海也是阿美族人「天然冰箱」,想吃魚就從海裡抓,想吃海膽、螺類、海菜就到潮間帶撿拾,老祖先想吃多少就拿多少,有時多拿了,就用鹽巴或以自然方法曬乾,尊重自然,珍惜資源,簡單說就是現在大家提倡的永續利用觀念。
刺桐部落已培訓出導覽人員,可以帶著遊客體驗阿美族傳統漁獵文化,在部落附近海邊觀察潮間帶及海底珊瑚礁生態、划獨木舟、竹筏、浮潛,親近海洋。相關遊程洽詢電話:(089)239688。
【環保茅房 水電都免】
2009-9-4 自由時報 B5台東焦點
她家的廁所不用水也不用電,而且完全沒臭味,更重要的是「肥水不落外人田」!這不是綠色科技的廁所,只是一間「茅房」罷了!
卑南鄉富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蒂建造了很有環保概念的廁所,隱身在住家後方的木麻黃森林裡,外觀是以漂流木搭成挑高式的男女分廁,屋頂就是茅草,連「馬桶」都是木板拼湊的。一般人看到這麼簡陋的廁所,恐怕連上的勇氣都沒有。
林金蒂說,她小時候就是用這種連沖水設備都沒有的廁所,身體用力擠一下,屁股下就傳出「噗通一聲」,低頭探望,還可看到萬頭鑽動的蛆。每隔一陣子,還要舀出糞水當肥料。
不過,經過一位老外指點改良,已經完全沒有這個問題,「關鍵技術」就在於使用木屑,糞坑則由塑膠筒取代。她說,不管大號小號,從人體排出、通過木造馬桶進入塑膠筒後,此時只要舀幾瓢木屑往筒裡倒,直到完全覆蓋排泄物即可,連擦拭過的衛生紙也可一併丟入筒內。
她說,被木屑覆蓋的排泄物,不會散發臭味,加上茅房通風良好,根本不蓄積異味,如果嫌這樣還不夠,木壁上掛著一串漂流木屑,很香,這是天然的芳香劑。
塑膠筒達八分滿時就抽離換上空筒,而與木屑混合的排泄物則已發酵固化成有機肥,她再載到山上的釋迦園施肥,長出來的釋迦又大又香,讓人完全想像不到是糞尿立大功。
林金蒂說,除了不耗一滴水,她的廁所也不用電來照明,白天有自然陽光從上方照進,至於晚上呢,天氣好的話,有月光來相照!
【挑戰禁忌 臺東社大七月半竹船首航】
2009-9-4 自由時報 B5台東焦點
鬼月在傳統觀念中有下水忌諱,但台東社區大學挑戰禁忌,刻意選擇昨天的「七月半」為兩艘阿美族竹船辦下水典禮,並成立阿美族親海文化學習中心,鼓勵親海玩海。
台東社大在暑假期間開設阿美族竹船製作與應用課程,請都蘭部落長老鄭明德帶領一群中年人學習竹船製作技藝與划船技巧,打造出兩艘竹筏,昨天在東海岸刺桐部落海域下水首航。
昨天也在刺桐部落成立都蘭灣阿美族親海文化學習中心,由富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蒂提供自宅作為親海基地,民眾可以在這裡使用簡單的沖澡設備及廁所,並提供浮潛、海域導覽、阿美族風味餐等服務。
台東社大總幹事劉炯錫說,阿美族與海洋的親密關係不分寒暑,社大未來將提供3小時阿美族親海文化活動讓大眾體驗,目前採預約制,團體為佳,將由阿美族人解說及帶領深入海洋。
林金蒂則說,到海邊真的很好玩,而且白天晚上各有玩法,可以搭竹船、浮潛、夜探礁岩生物,歡迎大家來體驗。
【刺桐部落公廁 超環保、節能】
2009.09.09 聯合報
台東縣卑南鄉富山村刺桐部落有座由部落族人發揮巧思、合力搭建的公廁,充滿藝術氣息且兼具環保功能,造型可愛、亮眼。
走進刺桐部落的「親海學習中心」,裡頭教室、公廁,甚至公共藝術,都是部落族人利用海邊撿拾的漂流木,費盡巧思搭造,連公廁外的裝飾品,也是從海上撿來的廢棄漁網浮球。
富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金蒂說,她從小就用這種沒有任何沖水設備的茅坑,傳統茅坑味道難聞,還可看到糞坑裡有成千上萬的蛆在鑽動,但在友人教導改良下,如今茅坑不再有惡臭,原因就在木屑。
林金蒂表示,部落沒有能力採購汙水處理設備,排泄物若直接排入大海恐對海洋造成汙染,族人於是找來大型塑膠桶,直接置於茅坑下,遊客上完廁所不必沖水,只要將備用木屑舀幾杓覆蓋即可;部落公廁除了不用水,也不用電燈,靠太陽或月光照明。
覆蓋木屑可抑制排泄物臭味,也可幫助排泄物發酵分解成有機堆肥,族人再將這些有機堆肥運到山上去種果樹、種蔬菜,落實「取之自然,還之自然」,環保、節能又實用。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