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人性的空間
符合人性的空間
這符合人性的空間標題是李偉文在【山中無曆日:理想的居住城市(李偉文)】一文中結尾最後的幾個字。一般來說,結尾不是寫結論就是感嘆或呼籲。
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daily/20181118/38182420/
北投八頭里仁協會1995 年9月成立,比荒野慢了幾個月,因到荒野取經而認識李偉文,所以那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他是個客氣溫和的人,比較像江浙菜。我是個相對麻辣的,評論時政毫不手軟。喜歡閱讀李偉文的文章,他替我閱讀了很多書,讀他的心得彙整。這正是偉文常說的沒有責任的閱讀。
我也喜歡閱讀也買了不少書,可是我是不負責任的,不像李偉文那般認真,我的閱讀更像卜卦,翻到哪裡算哪裡,好看就繼續,沒被吸引就再翻,然後放上書架,以後會不會再見也靠緣份指引。
偉文說:
選擇居住的空間不只代表我們的審美觀,其實還隱含了我們對於某種生活方式的偏好,也傳遞我們心目中對於美好人生的想像,而且更弔詭的是,一個人或一個社會甚至整個時代所追求的審美觀,往往是這個社會所欠缺的價值,
我們周圍擠滿了人,可是卻與這些人毫無關係,所以我們想回到古老那種與左鄰右舍都熟悉的生活。 符合人性的空間。
中學時認識了孟子,他有一位偉大的母親可以為了選擇而搬家。現代人搬家大多是為了工作需要,如果只是為了一個好的學區,百般設法遷戶籍即可。社會老化,子女有了自己的選擇,老夫老妻確實有機會思考 【什麼是理想的住家環境】。
大部分人認為醫療是一定要考慮的,因為老人多病,醫院不宜太遠。其實這是健保長期怠惰所造成的錯誤,沒有嚴格執行大病大醫院小病小醫院的轉診制度。我倒是認為,大醫院很遠也有個好處,不會死的病遠一些也不會死,會死的病,在送院途中死去還可免去在醫院被插管急救、折磨成植物人的痛苦。
以前,生活不過是衣食住行和育樂,現代人不但多了環境的選項而且成為首要選擇。每個人選擇的條件,應該就是李偉文所說的符合人性的空間。就像出門旅遊,有的非五星級不住,有的喜歡民宿或露營。有的尋求寧靜,有的高唱卡拉OK。更有些人是上山吃海鮮,海邊吃山產。人性各異。
我是個退休老人,不想用自己老舊的頭腦去影響年輕人的方向。上個月到瑞穗 long Stay 美妙無比,我只想說退休真好。
寫到這裡正好看到朱榮培老師在臉書上貼出一則短片,告訴你不同的選擇。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18-11-18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