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侯少婷、王怡婷/台北市報導】往石碇的山路上,一隻正常體型的豬被關在大白鐵籠裡,牠的豬蹄卡在欄杆上,不大的空間內無法翻身,無論風吹日曬,都無法離開那一方空間。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收到訊息後立刻前往,在與飼養牠的小吃店老闆溝通後,將豬帶往三芝,給予更好的照顧,豬隻終於離開鐵籠的桎梏。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是一個遍佈世界三十多個國家的組織,每個國家的組織運行都是獨立的,理念和採取的行動也會不一樣。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aiwan SPCA)旨在透過法律層面,推動、修改政策,進行動物福利的教育以及與各縣市主管機關合作,進行動物虐待案件的調查。
台灣SPCA的創辦人姜怡如,六歲移民加拿大,大學畢業後才回國。一開始姜怡如會利用下班空閒的時間,自己救援流浪動物,幫助流浪動物結紮,後來發現這樣憑一己之力一隻、一隻的救援,速度不夠快,「自己一個人的力量,畢竟還是比較小一點。」姜怡如說。
在加拿大,SPCA是非常出名的動保團體,因此在決定需要成立一個立案的團體以提高救援效率時,Taiwan SPCA便誕生了。二〇〇九年成立初期,協會只有兩個人,沒有經費、沒有車可以載需要救援的動物,也沒有辦公室。姜怡如一邊當英文老師,一邊「兼職」TSPCA執行長,自掏腰包填補資金的不足。
TSPCA創辦人姜怡如與之前救援到的流浪狗小黑。 攝影/王怡婷
案件調查專員 救援第一線
現今協會已有了一定的規模,擁有了理監事會、顧問、義務平面設計師以及各部門的專員以及會員。其中,專門接受民眾報案,調查虐待動物的調查專員一共有三位,每年卻要消化七百多件來自全台各地,包含離島的通報。除了離島的案件會先聯絡當地志工或防疫所了解情況之外,「我們都會希望能夠第一線去了解飼養的情況。」調查員Lilian說。
二〇一七年十月加入TSPCA的Lilian,在成為調查專員前從事服飾產業。家裡有五隻貓的她,憑著一股喜愛動物的熱情,在因緣際會下進入了協會工作。剛加入時,Lilian想得很單純,覺得投入救援後就可以立刻為動物爭取到改變,動物的生活環境馬上就能改善,「進來之後發現其實真的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整個政府的政策、教育,到台灣人民的素質都要慢慢的提升。」
成為調查員後,Lilian便跟著協會的調查員前輩,直接去現場了解每一個案件,從實作中學習。Lilian第一個接觸到的案件在淡水,通報人希望由協會作為橋梁,透過協會的勸導及教育,讓婆婆理解正確的養狗觀念,不要將狗狗關在籠子中。經由協會的溝通和幫助下,狗狗在施打晶片、疫苗和進行絕育後,離開小小的籠子,與通報人一起在山上的家生活,獲得更大的生活空間。
長期追蹤 改善飼主觀念
「協會處理的虐待案件中,八、九成都是飼主不當飼養,」Lilian說。長期將狗關在籠子、長期鍊繩,以及沒有做到絕育,置入晶片、施打疫苗等都屬於不當飼養的範圍。在這之中,「大多的飼主都是中、老年人,雖然政府有在進行宣導,但實際上的傳達與在飼養的人還是有一點落差,你沒有宣導到需要的人。」
在石碇,一家小吃店的老闆為了客人吃剩的食物煩惱,在清潔隊和養豬場都不收的情況下,老闆突發奇想,決定養一隻豬,負責吃掉這些廚餘。「我們聽起來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啊,你怎麼可能豢養一個生命只是為了吃廚餘,但這是老一輩的想法。」Lilian說。
觀念的改變無法一蹴而就,每一個案件都需要追蹤很長一段時間,由調查員不斷地與飼主溝通,或是適時地提供牽繩、罐頭、飼料給飼主,替飼主帶動物去結紮、打疫苗等,用盡各種方法替動物爭取到最好的待遇。
議題宣導暨法務部門主任周敬凡抱著個性穩定又親人的黑桃。 攝影/侯少婷
多方合作 開拓未來
協會在經過追蹤評估後,會有需要將動物帶離原飼主另行安置的情況,這時便需要主管機關的配合,由公權力介入解決。除此之外,協會也與花店及各企業合作,聯合推出商品或是公益捐款等方式,籌措經費。
目前協會的議題宣導部門正針對比較大的議題進行宣導,例如反化妝品動物實驗及不要吃魚翅等觀念。未來,姜怡如也希望能將動物保護、動物福利的教材推廣至各學校,希望讓小朋友從小開始培養尊重生命、善待動物的觀念。
張貼在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宣導海報。 攝影/王怡婷
採訪側記
這次我們跟第一次採訪生命力新聞一樣,又來到麟光捷運站,總覺得有熟悉的感覺。到了TSPCA之後,聽著調查員分享自身接觸的案件,除了救援貓狗之外,還有像是救援到豬、天竺鼠、兔子等等,真的覺得很新奇。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