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城事」 盡收眼底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許柏蒼、陳博志/台北市報導】城市每天都有不同的問題發生,需要大眾一同參與。《眼底城事》邀請各界人士,撰寫有關城市空間的文章,以多元化的角度呈現城市生活。其中包含許多專欄文章,像是專欄作家劉力嘉所寫的〈城市.故事〉,以繪畫的方式呈現城市生活;每月主題單元,則是每個月發想主題聚焦議題,探討不同的城市問題。期望能夠凝聚大眾,為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發聲。

城市議題求關注 希望見解大眾化

《眼底城事》由四位共同創辦人陳亞婷、陳懿欣、林穎資、謝維展組成,四人曾是同一家國際規劃公司的同事。他們認為台灣相當缺乏關心城市空間議題的媒體平台,於是共同創辦了《眼底城事》,提供一個讓所有民眾都能參與討論的平台。

「大部分關於城市空間的文章,是由教授或老師在雜誌上發表,少有一般大眾的見解」。陳懿欣認為《眼底城事》成立後,能夠由一般大眾的角度出發,希望藉由這個平台挖掘一般人對城市空間的想法。

《眼底城事》成立至今,邀稿一直是最大的難關。陳亞婷認為,「城市空間的議題對許多人來說還是會有距離感,並不是所有被邀稿的對象都願意寫文章。」雖然寫手不易尋求,但他們還是很積極的去尋找,鼓勵大家以不同角度來抒發見解。《眼底城事》其中一篇文章「礙之深責之切」,便是陳懿欣向法律專業的朋友邀稿,以法律層面分析身障者在城市空間的行為模式,為身障者權益發聲。

關注城市空間議題的《眼底城事》共同創辦人,左為陳亞婷,右為陳懿欣。攝影/許柏蒼

專欄議題多樣化 「每月主題」開啟新面向

《眼底城事》的專欄包含許多主題,其中令團隊成員印象深刻的是關心兒童的專欄文章「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從城市裡的兒童遊戲權出發,探討兒童遊戲場應該如何改造,以及城市理念應該要如何善待兒童遊戲權。

其中一篇專欄文章〈城市.故事〉,更是以富有創意的形式呈現。作者劉力嘉透過繪畫的方式介紹空間的問題及觀察到的事情,她曾經畫過菜市場鬧哄哄的景象、在路上賣番薯的阿伯,每個繪畫作品都呈現了不同的故事。陳懿欣說:「我們關注的東西不只是空間,同時包含空間裡面人的故事、狀態以及社會交流的狀況。」

除了許多專欄文章外,《眼底城事》同時推出「每月主題」項目,希望每個月都能探討不同的城市議題。像是二〇一八年六月推出的「鄉村的未來」,藉由社區營造的經驗談,探討鄉村生活及未來如何規劃鄉村,不僅帶領大家從不同面向思考議題,也對每月推出的主題有更深的認識。

透過繪畫表達空間裡觀察到的人事物或狀態。 圖片來源/劉力嘉

為改善城市問題 溝通為必經過程

「很多人看到好的案例後,會希望複製案例,卻沒思考不同國家具有不同的考量,這個反思的過程在台灣是比較少看到的。」林穎資認為,必須用適合當地的方式去思考城市問題,符合當地特性及需求,而不是一味羨慕國外的城市風情。

「很多人可能會羨慕荷蘭的自行車道很寬,卻忘記台灣其實有公車停靠站、車流量很多等問題。」《眼底城事》曾針對台灣自行車道問題增設「自行車城市」的文章專區,發表有關自行車議題的文章,包括自行車道空間的討論、加強城市單車的基礎設施等。

陳懿欣認為,之前台北市做了許多失敗的自行車道,像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完工之後又被刨除。有了一些政策失敗的經歷後,經過多方討論,才有較為完善的措施。台灣近年的「YouBike」及自行車道政策,就是經過討論後變得完整的案例。

期望讀者站出來 為自己城市發聲

《眼底城事》認為,台灣大部分的公民對於互相協調、同理對方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林穎資說:「我們期望影響讀者站出來發聲,接著彼此溝通。」對於溝通方面,除了民眾跟政府之外,還包含不同民眾之間。如何溝通、互相妥協都是公民需要去學習的。

陳懿欣認為,公共空間的議題本來就該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現,每個人都可以發聲,從自己的經驗出發,不是只有專業者說的才對。在未來,《眼底城事》期望能夠凝聚大眾,一同關心城市議題,為自己居住的地方發聲。

《眼底城事》持續關注城市問題,使城市更加美麗。 圖片提供/《眼底城事》

採訪側記

從訪談的過程中可以知道《眼底城事》的受訪者熱愛城市生活,關心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受訪者跟我們分享了很多之前的作品,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真的熱衷於城市方面的議題。

延伸閱讀

環境資訊中心 替沒有選票的土地發聲

以「綠洲」串聯 挖掘被遺忘的美麗水文

改善水污染 高中生設計無人船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58則報導
2,263則影音
70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2,356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2,909
推:
0
回應:
0
2:40

牧羊古道 廢棄半世紀後手作修復

2024-03-18
瀏覽:
6,423
推:
2
回應:
0
2:20

客語走讀楊梅富岡 品味仙草瞭解客家文化

2024-03-15
瀏覽:
5,794
推:
24
回應:
0
2:09

一人裝傻一人吐槽 漫才搞笑暗諷社會議題

2024-03-11
瀏覽:
3,717
推:
0
回應:
0
2:06

張希慈揭露性暴力 從傷痛走向修復

2024-03-08
瀏覽:
6,194
推:
0
回應:
0
1:53

不賣面紙賣腸粉 無障礙餐車推動街賣轉型

2024-03-04
瀏覽:
10,032
推:
2
回應:
0
2:40

登過聖母峰 詹喬愉投入淨山和救難

2024-03-01
瀏覽:
5,915
推:
4
回應:
0
3:04

南方書店邁入七十載 見證時代更迭

2024-02-26
瀏覽:
9,916
推:
6
回應:
0
2:57

放牧雞取代除草劑 林書文打造生態農園

2024-02-23
瀏覽:
14,891
推:
2
回應:
0

美麗「城事」 盡收眼底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3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3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