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灣古早味回憶 充滿人情的柑仔店

2018/07/30 18:07
3,262次瀏覽 ・ 18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以下報導源自公民記者 世新Online
      原始報導連結:台灣古早味回憶 充滿人情的柑仔店

      20180726 公視中晝新聞

       

      稿頭

      早期台灣的柑仔店是個男女老幼都喜歡去的地方,在雜貨店可以感受到濃厚的人情味。可是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雜貨店該如何跳脫夕陽產業的框架?

       

      內文

       

      柴米油鹽醬醋茶,或是學生下課後買點心、冷飲,都是到大家熟悉的那間柑仔店。柑仔店對許多長輩而言,是個充滿回憶與感動的地方。

       

      「顧客 林先生」

      口白

      「以我們這個年紀 大部分都是跑雜貨店比較多 我當然喜歡雜貨店 比較親切感」

       

      隨著時代變遷,雜貨店的生意不如以往。二十四小時的超商,對雜貨店來說是個很大的衝擊。

       

      「傳統雜貨店老闆 黃士文」

      口白
      「現在大家都會去大賣場買 (雜貨店)這種小店 缺一點東西才會過來買」

       

      「清大社會所副教授 鄭志鵬」

      口白

      「比如說我要讓顧客 可以最短時間之內買到我的東西 甚至你看現在超商們所出的這些微波食品 不是也是同樣的狀況嗎 以最短的時間之內 我就是趕快把這個東西吃一吃 我就可以走人」

       

      在講求效率的社會,柑仔店轉型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方法。迪化街上,有間雜貨店散發復古又文青的氣質,從外觀看不出這是一間三十年的老店。

       

      「轉型雜貨店老闆娘 曾麗卿」

      口白

      「我們一開始就是用那種 傳統的鐵架有沒有 都是傳統鐵架 看起來擺東西就是很沒質感 就因為他剛好就是把我們 原來設計不足的地方補強」

       

      店面重新裝潢、結合網路行銷,一樣的人情,加入了新的元素,讓老店順利趕上時代的潮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