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風災的省思,屏東環保團體醞釀設置滯洪池行動
(記者周克任/屏東新埤、林邊報導)莫拉克颱風在屏東累積超過2000公釐雨量,造成50年來最大的洪災,林邊溪的洪水水位線直逼百年洪水頻率防線。這不僅說明了傳統抽排水的防洪規劃無法承載氣候暖化時代的「巨颱」挑戰,也代表更新的治水防洪策略必須因應這樣的巨變緊急上場。
屏東沿海包括新園、東港、林邊到佳冬原屬嚴重的地層下陷區,逢雨即成災,主要是包括高屏溪、東港溪以及林邊溪三大水系,承載的水量完全輸送至此低窪地區出海。只要颱風或豪雨時逢大潮,諸如此次的近乎摧毀性洪災將不斷重演。
即使政府在每年的治水預算中,不斷規劃增設此區的排水或抽水設施,但部分熟稔屏東水患歷史的水利官員私下表示,這些設計無法承載逐年增加的洪峰量。因此屏東縣政府為從根解決水患,於關心水資源出身的曹啟鴻縣長上任後,即提出「退耕還河」的概念,認為應將廢休耕的廣大台糖農地,還給原有河川做為屏東重要的滯洪區,以減少下游的水患。屏東縣政府水利處並進一步將多年由地方環保團體推動的「大潮州地下水人工湖」構念,轉為實際的治水政策,並進行工程設計規劃。
然而,中央政府對於此新穎的概念的效益仍表懷疑,許多中央水利官員仍舊執迷於傳統高山水庫的興設,或是大型越域引水工程(本次颱風已完全將曾文越域引水的勤和攔河堰全數摧毀)。因此對於屏東縣政府提出的「人工湖」計畫多予刁難,使得本項得以儘速解決沿海地層下陷及洪患的治根計畫,停留在紙上作業階段。
屏東的環保團體如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因今年遷移辦公室至林邊,同樣遭致水患而損失慘重。該會面對此形勢,正醞釀提出要求政府以「緊急治水措施」的態度,於林邊溪與高屏溪沿岸,利用台糖土地儘速設置大量滯洪池,以先因應每年夏季的大規模洪峰。之後再循專業導入,讓滯洪池於非洪患季節建構補注地下水的機能,進一步延緩沿海地層下陷的危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