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蕨"境(1)
來中正紀念堂的蕨類植物教學園區,感受一下都市中的原野滋味吧!
中正紀念堂內之蕨類植物區位於愛國東路側大孝門入口左手邊第1塊花圃。
由大孝門進入園區後,立即左轉沿著透水步道前行,即可看到左側有一環境清幽的蕨類天地。
蕨類植物的祖先,早在四億年前已遍佈地球表面,成為當時陸地上最主要的植物。目前世界上約有12000多種,台灣有600多種,其中至少有55種特有種,通常在遮蔭與半遮蔭的林下,或溪谷等潮濕環境,易發現它們的蹤跡,是非常重要的水土保持地被植物。
依其生活習性分地生、附生、水生,它們不開花,不結果,而以孢子繁殖的維管束植物,孢子囊群多位於葉背處,孢子囊成熟時會散發許多孢子,在適當的環境下萌發成配子體,再藉由其上精、卵的結合,產生下一代的孢子體。無論配子體孢子體均可獨立生存,是其他植物所沒有的。仔細找一找它們的葉子形狀和孢子囊群的排列有何不同,這可是它們分類的重要依據哦!
此蕨類區目前約有89種蕨類,多數為台灣原生的種類,少數為園藝栽培種,種類列舉如下:筆筒樹、海金沙、臺灣金狗毛蕨、臺灣桫欏、鐵線蕨、小毛蕨、半邊羽裂鳳尾蕨、骨碎補、伏石蕨、肋骨蕨、波士頓腎蕨…等。
蕨類是維管束植物,但不開花、不結果,而以孢子繁殖。
孢子囊群位於葉背,常被人誤以為是蟲卵,孢子囊成熟時會開裂,散出許多孢子,其在適當環境下萌發成配子體,再藉由其上精、卵之結合,產生下一代的孢子體。無論孢子體或配子體均可獨立生存,這是其他植物所沒有的特性。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