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日漸失落的語言 客語的危機
NS.火車進站客語播音
標一:一個日漸失落的語言 客語的危機
OS1:客家人是台灣第二大的族群,而客語作為台灣的傳統母語之一,卻在政府推行國語運動後日漸式微。時至今日,
竟有客家人不會講客家話的窘境,客語的流失也讓各界開始有了危機意識。
新北客家文化園區 志工陳先生:「連父母都不講(客家話)了,所以小孩也不會講。頂多是教一些簡單的問候語,
你不會用客家話跟小孩談很多。所以漸漸的,客家話會流失的比較多就是這樣。然後好現在你看閩南人、客家人通婚,
還有外省人也通婚,要怎麼去講客家話?」
標二:官方民間攜手推廣 共創客語環境
OS2:為了提高客語的能見度,政府在客語宣傳下了許多功夫,在交通運輸上也能聽見客語。更積極與民間合作,舉辦了許多展覽活動,
希望能讓客語融入大眾的日常當中。
客家委員會 委員張淑玲:「其實大部分人都聽過客語,比如我說:『劍潭』、『士林』、『圓山』是不是可以聽得出那是捷運站;
或是說『恁仔細』、『承蒙你』,你在捷運裡都有聽過,其實它的那個多元的、多元的宣導的方式其實是更多。
我是覺得藉由這樣子公共的力量,然後去產生的一些政策之下,其實客家的文化跟客家的能見度已經都提高很多。」
標三:埔心成立專委會 系列活動救客家
OS3:彰化縣的埔心鄉就是推廣客語成果豐碩的例子,對內營造許多客家的建築、教育課程,對外也積極宣傳鄉內的客家活動。
客家文化以及客語,已然成為居民們的生活日常。
彰化縣埔心鄉 鄉長張乘瑜:「我兩個很重要的重點,就是向下紮根然後再來客語復育。向下紮根就是我針對國小有上客語課,
我們鄉立托兒所總共有315個學生,那我們大班把饒平客語教學融入課程,那我用這個方式,就是讓這個客語營造會變成一個很生活化的東西。」
標四:如何紮根客文化 從自我認同做起
OS4:想吸引更多人學習客語,從文化開始發跡是最理想的一步。要讓客家文化深植人心,族群意識及價值認同是核心概念。
因此如何營造認同感,也是一門學問。
彰化縣埔心鄉 鄉長張乘瑜:「發自內心的認同比用國家政策、政府推動還要有用,所以我們先營造認同;如果你沒有認同,
你就不會去努力。對客家文化的認同,就跟我們對台灣的認同一樣,所以你們在你們這一代的話,你們只要認同,這個文化就不會斷。」
標五:檢視校園母語教學 引導學童開口說
OS5:要想讓客語不斷傳承,得回歸到從小的教育身上。實際上,客語在教育人士的推行之下也有不錯的成效,除了課本所學外,
搭配政府所提供的補助資源,更讓孩童能夠親身體會客家文化,進而讓他們產生興趣,提高學習意願。
中和區秀山國小 老師莊鳳玉:「從大概二年級三年級,我就會讓他們,有機會就讓他們考初級認證、然後一個中級最後中高。
像今年六年級的孩子裡面,就有七個考上中級、一個考上中高,中高過可以當客語老師的,所以他們的程度算相當不錯。」
中和區秀山國小 學生黃同學:「我們兩個都考過中級了。」
標六:客語推廣最大難題 家長想法是關鍵
OS6:但許多家長認為相較於客語,國外的語言更有優勢,也不太願意讓孩子花額外的時間去學習客語。
中和區秀山國小 老師莊鳳玉:「大部分的問題點出在說家長的態度,其實我倒覺得客家人他比較會去侷限,他認為說學這個沒有用。
家長一定要改,改變他的觀念,因為我剛剛有講,多學一種語言對孩子來講多一種肯定。」
OS7:倘若能改變刻板觀念,並且吸引更多人認識客家文化,進而引發興趣學習客語,讓客語這項富有文化價值的語言能夠流傳下去,
那才是最重要、最能夠治本的方式。
採訪撰稿 楊晏琳
攝影剪輯 黃雅婷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