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水圳遺跡 溫故與知新
台北市辛亥路與溫州街交會處,有一座安靜且富有人文氣息的大學公園,在歷任里長努力經營與社區居民維護下,保留一段約四十公尺的瑠公圳明溝,不僅成為一條有魚蝦和烏龜自在悠游的保育河道,同時經由地方文史工作者積極尋根溯源,也為這條河道遺跡提出正名並標示為霧裡薛第二支圳○
導覽員郭麗雪表示,大安社大已透過與學者研究追溯史料糾正其錯誤之處,主要是一般人提到水圳就以為是瑠公圳,事實上,這條保育河道叫霧裡薛圳,它比瑠公圳開鑿的年代還早些,是在清朝雍正時期1730年代,瑠公圳是在乾隆1740年代○
身為在地居民及社區志工怎麼看待這段水圳文化歷史呢?
大安社大志工邱靚瑄說:在大安區住了四十多年,以前都是走馬看花,但是參加社區志工培訓後,還有今天的走讀,深深覺得我們台北是非常有文化的○
大安社大志工王慰椿說:我可以為我的娘家做些什麼,我再走一次,我今天走第三次了,覺得背後有很嚴肅的歷史意義,我可以還原什麼?我只是一個小市民,但是小市民可以做什麼?我可以帶我的兒女來看這塊土地,我也可以介紹我是大安區的女兒,那個歷史還原之後,使命就在我的肩膀上○
河道末端附近,原本閒置禁用的空地,在國防部與國有財產局同意下,開放無償由大學里自行維管,現在已成為一片綠意的菜園及香草園,為這條水圳遺跡增添幾分農村印象○建議您有空來這兒散散步、走一走,感受一下里長與里民社區營造的用心,也回味一下古早的時光○
公民記者 貝思特 台北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