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改變的種子 打造桂林無憂谷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顏明儀、徐薰懋/雲林縣報導】位於雲林古坑的桂林村,環境清幽、隔絕都市的喧囂,一群青年看見了這裡的環境與氣質,決定在桂林村推行「無憂谷計畫」。他們替當地孩子們舉辦樂學營,也為桂林村打造自然生態課程,參與者透過活動學習更深刻的環境知覺,也讓桂林村的純樸和美好感動更多人。

農村印象 初遇桂林村

山路蜿蜒,風景從都市的房舍變成一片矮房,放眼望去盡是一片綠意盎然的山林,蓊鬱的綠林和清新的空氣繞著靜謐的蟲鳴,這裡是位於雲林古坑的桂林村。純樸的村莊裡有著濃濃人情味,伴著此起彼落的熱情招呼轉進小路,幾位年輕人蹲在田地裡忙碌著,他們是「桂林無憂谷協力隊」的夥伴們。

二○一六年暑假,利仁基金會主辦了第一屆在桂林村的「樂學生活營」,並將活動交由來自各地大專院校的學生們承辦,在基金會老師們的帶領下,成員們結合各自的專長,想讓未來參加營隊的孩子們感受農村的純樸、老人家的生活智慧和大自然的美好。因為這個活動,讓這些原本互不相干的平行線,因而產生了交集,也促使這群年輕人開始思考,自己的力量能為桂林村帶來什麼改變嗎?於是,「桂林無憂谷青年協力隊」誕生了。

「生長在都市中的孩子對於農村的印象是什麼?是偏僻?沒資源?還是沒發展?」從小在台中都市長大的簡均伶說,她正是因為利仁基金會的樂學生活營,接觸到桂林村,並進而成為團隊一員。桂林村環境純樸自然,但因為年輕人口外移,大多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讓原本就沒有太多開發的村莊更難以發展。團隊成員看見當地發展的困難,認為桂林村值得擁有更好的規劃,如果能夠提升當地居民的環境知覺,便可能替這座農村創造更大的價值。

桂林村坐落於山林間,成片綠意圍繞,輕輕的蟲鳴是最天然的背景音樂。攝影/徐勳懋

核心理念 播下教育種子

無憂谷計畫的夥伴們認為「教育是一種傳遞,傳遞到我們的認知和行為」,他們以教育為核心理念,替桂林村設計出一系列多元的活動和課程。

無憂谷計畫的成員推出「樂學生活營」課程,邀請各地的青年來到桂林村,透過諸如食農教育、生態探索、農耕體驗等課程,帶領當地的孩子們認識他們平常可能很習慣,卻不一定瞭解甚至懂得珍惜的事物。他們希望替孩子們建立起對桂林村的認同,為這裡開發出更多可能。

近期流行的食農教育在城市角落中彷彿處處可見,但當走出教室真正進到生態場域,其實又是另一回事了。曾有個來到桂林村參與課程的大學生,驚訝的指著樹上的木瓜樹說:「木瓜樹上真的結木瓜耶!」對於不常接觸自然生態環境的人來說,小至對於作物的認識,大至對於整個環境的啟發,農村裡有太多的可能。

一位參與樂學營的大學生在第一天來到桂林村時直說:「這裡是三十五歲以上的人才會來的地方吧!」但當營隊結束,他卻說自己錯了。縱然桂林村看起來沒有現代化發展的痕跡,但其實是最好的自然教室,都市沒有的環境更替這裡創造了發展的希望,如果有機會,他希望在桂林村經營一家符合當地氛圍的民宿。

除了翻轉年輕人對鄉村的既有認知,孩子們個性上的改變更是夥伴們最希望看見的成效。不少偏鄉地區的孩子來自外籍家庭或是隔代教養家庭,相較於都市的孩子們,他們的自信心和互動表達能力相對不足,因而常常感到自卑。執行計畫的夥伴們希望發揮教育改變性格的功效,慢慢引導並建立起他們對自己以及對家鄉的自信,或許這些建立和啟發在他們長大之後,能讓桂林村有新的生命力加入。

孩子們活潑天真的在村裡的田地玩耍,自然的和環境融為一體。 攝影/徐勳懋

改善土地 推廣自然農法

除了針對青年和孩子們設計的樂學營計畫,桂林無憂谷青年協力隊也推出不少生態課程和講座,近期則是致力於在桂林村引進「秀明自然農法」,希望能將自然農法結合當地的作物打造出在地特色,同時也讓桂林村的每塊農地變得越來越乾淨。

秀明自然農法源自於日本,主要強調不使用肥料、不使用農藥、自家採種以及連續耕作,並且只以陽光、土壤和水為三大耕種元素。簡均伶說:「在耕作多年的人的觀念中,這樣的方法不會產量,成果也不好看。」一切回歸自然的耕作方式,在剛引進之初讓很多人嗤之以鼻,但他們希望慢慢地透過行動改變當地居民對土壤的思維,因此設計了從理念到實作一系列的自然農法課程,也吸引了不少住民參加。

烈日底下,一整個上午,老師帶著學員們從村子四處蒐集枯草落葉,將之堆成像小山丘般的草葉堆肥,最後播下多種農作物種子。田地裡有帶著孫子來學習的爺爺,有活蹦亂跳的小孩和全副武裝的農人,在他們揮灑汗珠的同時仍不忘繼續手邊的工作,有人是因為關心食安議題,有人是因為對食物的堅持,而有人是因為對土地的堅持和認知。

這樣的畫面,在主要負責自然農法課程的夥伴吳兆竣眼中看起來格外欣慰,「雖然短期內無法讓整個桂林村的土地變得乾淨,但希望可以讓越來越多居民願意追隨」。他認為,透過實際的行動絕對比到處宣講來的有效,藉由成果慢慢地感染當地住民,「我們希望可以讓桂林村的環境變得更好,如果這件事情在這裡可以做到的話,那在世界上的每個角落就都有可能發生。」

烈日下,縱使汗水不斷滴下,學員們仍專心的聽老師講解自然農法。 攝影/徐勳懋

創造可能 無憂谷計畫

無憂谷計畫曾經找來一位年邁的老先生到村子裡教竹編,駝背的他拖著一根大腿般粗的竹子進到教室,慢慢將它剖成一片片薄薄的竹片,再開始編織成不同的竹藝品,看在組織成員簡均伶眼中,既佩服又驚訝,但當她回家一問,卻發現原來自己的阿公就會竹編的技藝了。

很多時候,智慧就在離我們最近的身邊,卻往往被我們忽略了。無憂谷計畫藉由推動結合文化、文物、特產等的課程及講座,希望當地居民能夠更關心、了解近在身旁的資源與智慧,並讓它們發揮最大的價值。

桂林村產竹子、茶葉、咖啡,卻都因為缺乏完整的規劃,而無法進一步的幫助村莊的發展。因此,除了竹編課程外,團隊也曾經舉辦「竹盆栽」的綠色心生命童玩課程、竹筍番薯包製作體驗課等課程,帶著孩子們在玩樂的同時認識桂林村的珍貴資源。團隊成員也計劃發行刊物,除了記錄下桂林村的社區故事外,也讓更多人認識當地的特產。

無憂谷計畫的夥伴們希望能將桂林村最吸引人的自然保留下來,並重新建立起人與人、人與環境間的關係,慢慢地引導當地居民改變和前進,並透過發展在地特色農產建立起經濟基礎,讓更多人能夠體驗到桂林村的美和好,也讓下一代願意回到這裡,替桂林村創造更多可能。他們期許,更多人能夠來到這裡,體會到山林間的無憂感動。

採訪側記
遙遙路程後抵達的桂林村就像世外桃源,清幽靜謐,清新空氣中帶著桂花香,對我們都市小孩來說是難得的一道風景。受訪者像導遊般熱情的領著我們在桂林村四處逛逛,更帶我們享用以在地食材烹煮的午餐,不加太多調味的蔬菜帶著自然的甘甜,實在讓我們驚豔。採訪過程中,真切感受到他們想讓當地變得更好的堅持,甚至直接在桂林村定居、扎根,這種富使命感的行動力和溫柔隨和的親切感,或許也就代表著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吧。

延伸閱讀

秀明自然農法 自己把關健康

三和社區 打造環境教育的桃花源

返鄉青年留埔里 創造心中的森林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38則報導
2,342則影音
72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1:32

三峽碧螺春茶王 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

2024-11-18
瀏覽:
2,584
推:
2
回應:
0
2:32

絕育救浪浪 台灣之心深入偏鄉離島做動保

2024-11-15
瀏覽:
5,506
推:
11
回應:
0
2:27

初布 將閒置布料做成MIT團體服

2024-11-13
瀏覽:
4,784
推:
1
回應:
0
3:11

1919食物銀行 幫助未獲社福補助的弱勢者

2024-11-11
瀏覽:
4,275
推:
1
回應:
0
2:18

婦女新知法律專線 30年8萬通電話諮詢

2024-11-08
瀏覽:
3,873
推:
0
回應:
0
1:47

魚菜禽共生 馮明芳打造自然農場

2024-11-06
瀏覽:
4,828
推:
4
回應:
0
1:38

宜大成立飛魚隊 以無人機發展低碳農業

2024-11-04
瀏覽:
5,422
推:
10
回應:
0
2:27

慢島劇團用偶戲揭熟人性騷擾 為兒童發聲

2024-10-31
瀏覽:
16,910
推:
3
回應:
0
3:05

教室養珊瑚 吳鎧任帶學童進行海洋復育

2024-10-29
瀏覽:
4,805
推:
3
回應:
0
3:17

視障鋼琴師吳承澐 用創作講述自己故事

2024-10-25
瀏覽:
6,975
推:
10
回應:
0
3:22

播下改變的種子 打造桂林無憂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650篇報導,共13,17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650篇報導

13,17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