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網路數位衝擊 實體書店倒百間

2018/05/31 12:00
4,895次瀏覽 ・ 6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NS.書店拿書

標一:網路數位衝擊 實體書店倒百間
你有多久沒有走進實體書店呢?近年來許多實體書店難敵大環境的改變,接連倒下關門。就連充滿日治時期建築風格、
經營長達30多年的連鎖老書店,也宣佈即將熄燈。事實上,台灣書店的數量連年下滑,根據財政部統計,從西元2013年2314家,
到2017年減少到2113家。這樣的狀況與網路書店興起、消費者閱讀習慣改變等原因,似乎脫不了關係。

(請問一下你有沒有看書的習慣?) 

民眾 陳同學:很少

民眾 王同學:很少

(獲取一些資訊會用什麼方式?) 

民眾 王同學:網路吧

標二:日治皇民化運動 書店在台生起
台灣書店起始,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以販售日文教科書為主。而在80年代,由於政治情況穩定、經濟蓬勃發展,
台灣人對生活品質日益重視。具有風格創新,專業服務等特色的大型連鎖書店隨之崛起。到了90年代,網路時代的來臨,
台灣第一家網路書店也因而成立。

標三:獨立書店小眾化 吸引關注族群
台灣書店發展至今,型態繽紛多元。現今書店產業中,其實還有極具特色的「獨立書店」,這種書店所販賣的書籍,通常也都鎖定在專業之上。

獨立書店業者 陳隆昊:我在大學的時候念考古人類學系,這個科系在那個年代只有台大有。沒有一個什麼書店,
是有擺什麼人類學系的。以後如果開書店的時候,我要賣文科的書,特別是很專業的書,能夠把它擺齊。

獨立書店採取分眾化、鎖定客群,不同於連鎖書店大多販售暢銷書籍,更多的是多元性主題的內容,也讓獨立書店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民眾 狄先生:我想要找一些某一個主題,然後比較廣泛,某一些主題的書的時候,我覺得它(連鎖書店),不可能提供,我那樣的需求。

標四:大環境壓迫 單打獨鬥經營不易
然而,就連具規模經濟的連鎖書店,在消費者購書習慣改變、網路書店聲勢高漲的影響下,生存都出現困難,更別說資本小,
獨立經營的獨立書店,更是難以存活。

獨立書店業者 陳隆昊:現在真的講說,買書的來源很多了。確實生意不好做了。

但獨立書店仍有它存在的意義,在連鎖書店不願到達的偏遠地區,扮演重大角色。

獨立書店業者 陳隆昊:獨立書店的意義就在這個地方,我講一個美國獨立書店的故事。美國以前也是很多鄉下,都有書店。
爸爸媽媽如果說要去開會啦,或者是要去參加一個party啦,就會把小孩子,丟到他們家附近的,所謂的獨立書店。

標五:書店生存大戰 店家自有對策
即便經營日趨困難,但因為愛書,許多獨立書店老闆們選擇堅持下去。如今想單靠賣書增加營收,可說是緣木求魚。
因此店家藉由改變經營模式,例如販賣文創商品,增加獲利來源。

獨立書店業者 石芳瑜:因為我喜歡閱讀。我認為書店,尤其是現在的實體書店,跟網路書店的最大不同,就是其實他會創造一個,
跟人接觸的、實體的,一個經驗空間。

標六:政府祭出圖書政策 專家看法不同
事實上,網路資訊爆炸時代的來臨,影響到的是整個出版產業。出版業產值正年年萎縮,從數據資料中可以發現,
從西元2013年到2017年,已經減少快接近千萬元。為了與網路書店抗衡,實體書店也常利用折扣吸引消費者,削價競爭的情形油然而生。
為了要解決這樣的狀況,政府祭出圖書統一定價政策,希望能弭平書市的混亂,只是專家有不同的看法。

台藝大圖傳系教授 韓豐年:書本為何會有削價競爭的狀況,其實最主要是根據擁有者他對於它的價值的一個判斷。
當你把這個價格的方式,抹平了以後,那我們就沒有辦法判斷,這本書的價值。你選擇了一個統一定價的方式,不買書的人還是不會買書。

標七:提升閱讀風氣 根本下藥才有效
台灣閱讀風氣並不盛行。根據顧問公司調查發現,台灣民眾一週的閱讀時數大多不超過3小時。也有國外調查機構統計,
台灣民眾休閒上網的每週平均時數為全球之冠,達12.6小時。自然而然,民眾購買實體書的狀況就不熱絡。讓台灣民眾能有閱讀習慣,
才是振興出版業根本之道。書為承載文化的載具,閱讀也變成一個生活的態度。閱讀對知識的陶冶更不可或缺,
試著遠離繁雜的網路世界,遨遊書中,沉澱心靈。

採訪撰稿 莊婕妤
攝影剪輯 陳玟綺
音樂來源 YouTube無版權音樂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