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和平與戰爭中 李濠仲定位媒體新角度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許柏蒼、陳博志/台北市報導】李濠仲幾年前隨著妻子旅居挪威,看到許多不同於台灣的價值觀,包括平權、環保、育兒等。他覺得挪威最有趣的並不是「最適合居住國家」的頭銜,而是這個小地方本身的豐富程度,讓每一個人都能在這裡衍生不同的精彩故事。

李濠仲是現任網路媒體《上報》主筆,曾是「挪威外國記者協會」成員。圖為李濠仲在挪威時的留影。 圖片提供/李濠仲

待過主流媒體,曾經是「挪威外國記者協會」FPA(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成員,現任網路媒體《上報》主筆。李濠仲有著深厚的資歷,對記者這份工作懷抱熱情,至今仍堅持所愛,默默為這個社會發聲。

那些年 挪威告訴他的事

李濠仲說,抵達挪威的初期,感到非常不適應。雖然許多想法大同小異,但是面對不同的文化及語言,還是受到不少衝擊,尤其是台灣較少接觸北歐國家,帶來的震撼更是明顯,造成許多生活上的不便。「這就是學習的過程,在面對這樣的刺激後,才能建立出一套新的思考方式。」

在挪威居住的這段期間,最令李濠仲印象深刻的是遇上七二二屠殺事件。一個白人主義至上的挪威人,因反對挪威左派政黨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政策,於是用炸彈炸毀聯合辦公大樓,開槍掃射參加支持多元文化活動的年輕人,讓挪威蓋上一層灰色陰影。但挪威人透過彼此間的鼓勵、原諒跟寬容,在政治意識、 宗教信仰上給予更大的空間,讓整個社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平復過來。

在深入了解挪威後,李濠仲覺得單篇的報導已不足以詮釋他認識的挪威,於是陸續透過寫書表達對當地某個現象的體會,包括平權、環保、工作價值、育兒等,藉由一本至少十萬字的書解釋一個現象。「當你開始在那裡生活,想要更深刻瞭解它的時候,會發現原本的邏輯全被打破,單篇文章無法解釋完整的它。」

在學習其他文化的同時,李濠仲持續精進自己,加入了當地的外國記者協會,接觸到不同國家的媒體記者。「在那裡看到的是不同國家媒體人的思維方式及關切重點,相信在那種環境的記者都會有一些新體悟,思考會更多元。」

李濠仲透過寫書記錄那些年在挪威體悟到的事。 攝影/許柏蒼

不畏艱險 提供孟加拉第一手真相

去年大批的羅興雅人從緬甸逃難到孟加拉,引起了國際間極大重視。李濠仲實地採訪當地的難民營,事前籌備許多事項,到了當地後又必須面對許多未知的挑戰。他和夥伴們不畏艱險,只為了提供給觀眾第一手真相。

回憶起當時在孟加拉的採訪情形,李濠仲表示過程中有非常多地方需要克服,包括環境問題、傳染病風險、語言障礙、路線安排及行程掌握等都是一大挑戰。在已經很混亂的採訪過程中,還必須要得到政府核可的記者證,才能深入現場。在安全問題上,則必須有一位配槍保鑣隨身保護安全。

面對龐大的壓力、無法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李濠仲以及夥伴在現場看到滿坑滿谷的難民,還有他們的居住條件及環境品質。「難民營的帳篷裡有老人及小孩,有人瞎了眼、有人斷了手、有人缺了腳。」

目睹了許多真實的畫面,李濠仲說:「 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種事情發生,那跟從外電的報導或是二手訊息去掌握國際事件的感受是不同的。」對於台灣的媒體,李濠仲認為,實際去現場所呈現的故事會比二手翻譯的國際新聞更加生動,讀者在看的時候才會有深刻的感覺。

透過挪威的經驗省思台灣

「我在這幾年之間,可以很直接地去感受到最適合人居住的國家是如何,最窮的國家是什麼樣子。」李濠仲從這段特殊的經驗中產生一個想像 :「如果台灣要往好的方向走,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因素;如何避免往落後的國家走,又該擁有什麼樣的條件,當這個世界上最好跟最差的條件都呈現在面前的時候,大概可以推敲得出來台灣現在需要的是什麼。」

李濠仲認為,從挪威的經驗,可以了解如何實踐平等、環境永續等概念,促使台灣邁向更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有了這套經驗,台灣可以向挪威學習,許多思考方式是長遠的。

對於國際新聞 李濠仲是這樣看

對於記者來說,跑國際新聞可能是難得的機會,但李濠仲認為,若是想要提升台灣這方面的人才,實地採訪是必要的。不採用第二手消息,而是親臨現場。唯有各家媒體願意重視這樣的採訪過程,在互相學習之下,先求量變再求質變,才有可能提升新聞品質。

對於想要從事國際新聞路線的年輕人,李濠仲同樣給了兩點建議。第一是「多看書」,很多派駐國外的記者,都是藉由看書了解不同觀念知識。在發生國際事件時,就能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多出國」, 不管旅遊、短暫的遊學,甚至是一個背包客的行為 ,皆有助於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熟悉度,探討不同地方的人文風情。

重新思考記者定位 從心尋找記者新價值

待過雜誌、報社,在挪威是一位獨立記者,現任《上報》主筆。李濠仲覺得每個階段都是不同的訓練;過去工作的經驗累積,造就了可以多元思考的他。「雖然呈現方式及思維會不斷變化,但是記者的本質是不變的,其背後所驅使的動力是一樣的,無論在什麼角色上,是因為認定了記者這份工作,才願意花心思去投入。」

從紙媒到網路、社群媒介的興起,意味著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說,必須適應任何創新的呈現方式。面對求新求變的時代,媒體不再獨霸一方,而是群雄割據,百家爭鳴。李濠仲認為,記者還是要回過頭思考,這份工作的意義在哪,該如何去實踐才能使它更有價值,而不是順應讀者,被流量綁架。「必須試著去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意義,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有著豐富經驗的李濠仲,現已成為一名資深媒體人。 攝影/許柏蒼

採訪側記

第一眼看見到李濠仲就覺得他給人一種明星的感覺,在訪談過程中他講述的內容不但有獨到的個人見解,還分享了他對於媒體工作者的想法跟定位,讓我們在這次的採訪中受益良多。

延伸閱讀

開創新國際視野 周刊巴爾幹

醫院變書店 「行冊」的一百種讀書方式

《臺灣吧》詼諧結合知識 醞釀求知熱情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005
推:
1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492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354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149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2,532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156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835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19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5,955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696
推:
0
回應:
0

穿梭和平與戰爭中 李濠仲定位媒體新角度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35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35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