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傳承古早技藝 鑽研做工是關鍵

2018/05/05 23:40
3,648次瀏覽 ・ 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記者吳紫靜/台中報導】

打鐵十年終學成 入行只因興趣

台灣各地區都有大大小小的打鐵店,因所在區域的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別。南部的部分城市臨近港口,生產漁具多,東部的狩獵範圍廣,所以番刀、長刀的用途大。中部過去以農具為主,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區域重劃,建築工業的器械比重呈明顯上升趨勢,多數打鐵店遭逢困境,如台中市區的南屯老街,過去也稱犁頭店街,因早期農業用地多,打造農具的打鐵店聚集於此,以製造犁頭為主而得名。後來,隨著市府徵收土地,農田越來越少,打鐵這一技藝也隨之沒落。如今,老街上僅有一家打鐵店:慶隆犁頭店。八十多年的老店,歷經三代人的傳承。目前接手的是第三代傳人蔡進永,一身青綠色的軍裝,是他平常在店裡的工作服。

十年前,自嶺東科技大學畢業後,從事著海運業的貿易工作,在正式從父親手裡接管犁頭店前,蔡進永只是幫著打打下手,下定決心要繼承父親的衣缽後,才開始認真學習打鐵。十年間,從生疏到嫻熟,他已將技法了然於心。現在,店裡的大小事由他一人打理,遇到問題都要自己解決。

時代改變 與老店共成長

製作一把菜刀最少需要兩到三天的時間,因客人需求的不同,決定了鍛造的過程。早期,父輩打鐵時,僅通過一塊鋼胚來反復捶打,加上當時店裏沒有專門的機器來生產農具,有時會雇傭工人來幫忙打鐵。後來店裏引進機器,取代了人力,打鐵都須由鐵匠自己獨立完成。現在,蔡進永運用幾百層鋼片合在一起,製成鋼板。過程中如果有一層鋼片出現裂縫,只能放棄,從頭再來。

三代人的守業 貴在堅持

出師最少需要三年零六個月,蔡進永學了七八年才完全習得真功夫。他表示,「店裡現在的經營狀況不景氣,不如爺爺開店的時候賺的多。」主要因為早期市場需求大、物價低,現在物價高了,製鐵業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 相比爺爺開店時期賣出的一批批農具,現在店裡主要銷售家用的刀具和日常工業用具較多。一把菜刀的使用壽命,可以達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之久。雖然已經過了打鐵的全盛時期,但他從打鐵中獲得更多的是快樂與滿足。由此可見,父輩傳授的不只是技藝,更是作為一名鐵匠的匠心精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