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抱股置產、大富大貴:複利18%成就百億身價

2018/05/14 10:36
6,31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在二周之前,我就完成「抱股置產、大富大貴:複利18%成就百億身價」,但《風傳媒》在5月13日才發布。我照例地做一些修飾,重新貼在這裡。

抱股置產、大富大貴:複利18%成就百億身價

我要談論三個退休族的故事,故事凸顯命運的無奈與不公平,筆者希望喚起社會正義的最低標準實踐。

原來擬定的標題是「三位退休族的故事:李志村的百億、管念中的窮酸、蔡育元的貪婪」,因為文章冗長,而決定先專注在李志村的故事,使用標題「抱股置產、大富大貴:複利18%成就百億身價」。

李志村與管念中同時在1958年從大學化工系畢業,李志村進入台塑服務,管念中選擇在經濟部當公務員。蔡育元比李志村與管念中年紀輕十多歲,大學畢業後在民營公司工作,在職場稍有成就後,攻讀EMBA學位,再攻讀國立政治大學的企管博士學位,成為國立東華大學企管系的副教授,又當上學校主任秘書,兼任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李志村終身服務於台塑成為「百億身價的富豪」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記者簡永祥,2013/3/20),前台塑董事長李志村「持有台塑股票即超過200萬股(2000張),帳面價格即逾數億元,其他還包括南亞、台化等股票。…投資報酬率高達2,000倍,深感自豪,也藉這個數字,提醒打算藉理財致富的投資人,若一定要買股票,絕對要挑選長期穩定成長且有穩定配息的公司。

李志村「除了堅持有錢就買自家集團股票外,他對房地產也有濃厚興趣,主要是房地產也讓他賺到翻漲數倍的財富。… 為了結婚他首度以貸款的方式,買下台北市四維路的公寓,隨著台北市房價快速起飛,他當初以約400萬元買下的房子,翻漲至1,000多萬元,讓他快速賺了好大一桶金。」

李志村「前後共經手八間房子,目前手中雖只剩三間,但房子全在敦北知名建物文華苑附近,價格也都翻漲好幾倍。談到文華苑,還發生一段插曲。原來是有天李志村在周末打完高爾夫球,穿著休閒,散步到文華苑接待中心,卻因沒預約遭婉拒看屋,文華苑就這樣拒絕一位百億身價的富豪呢!」(經濟日報,簡永祥,2013/3/20)

李志村的資產真有百億?

根據富比士(Forbes)公布的2018年全球富豪排行,計有50位台灣人列名其中,首位是郭台銘的85億美元,末位是張忠謀的9.3億美元。李志村沒被列名其中,所以,李志村的資產價值應該是低於300億台幣。基於我個人財金專長,也基於科學家的探索精神,以下驗證李志村是「一位百億身價的富豪」的可信度。

先說明張忠謀的9.3億美元身價。台積電最近一年的股價站穩在$250之上(每張價值$25萬),又根據台積電的最新年報,張忠謀持有125,138張公司股票,將以上二個數字相乘,就獲得$313億元台幣,確實是富比士報導約略9.3億美元。

至於李志村,經濟日報所謂「持有台塑股票即超過200萬股(2000張),帳面價格即逾數億元」意謂李志村持有的台塑股票價值是$2億多台幣(2000張乘以最近$10萬元股價),這個數字和所謂的「百億」身價相差太多!

為了探究背後原因,筆者查閱李志村持有的台塑股票數量,如圖1呈現的在1990年持有263張…在2013至2016年持有2068張;在2017年則反常地降為633張,這當然是基於遺贈規劃的調整。所以,經濟日報在2013年報導李志村「持有台塑股票即超過200萬股(2000張)」是事實,而且確切數字是2068張。

照片

圖1: 李志村自1990至2017年持有的台塑股票張數

台塑股票的數量吻合我的查證,但聲稱的超過100億價值卻和我算得的2億離譜差異!我再去探究經濟日報所謂李志村「進入台塑公司後持有台塑股票就只進不出,即使每年配發的股息,他也是持續按照當時的股價買進,因為與其買其他公司的股票,不如持續買進自家公司股票來的更放心。」比對圖1的數字(李志村歷年持有台塑股票張數),發現所謂「只進不出…持續按照當時的股價買進」不完全正確。

自1991至1998年,李志村持有台塑股票的增加,完全來自股票股利;也就是說,歷年配發的股票股利是1.1元、1元…1.4元,導致歷年持股數量增加幅度是11%、10%...14%,持股數量從1990年的263張,一路增加到1998年的573張

從2003至2006年,歷年配發的股票股利是0.3元、0.3元、0.9元、0.6元,李志村持有的台塑股票張數即從2002年的1472張,增加到2006年的1858張。在2007與2008年未配發股票,持有張數即停滯(如圖1所示)。李志村僅在1999至2002年期間,動用現金加碼台塑股票;加碼時間精準,選在全球科技泡沫導致的低股價期間,買入台塑的平均成本低於$50。

小節如下:在2017年之前,李志村的確是對台塑股票「只進不出」,至於所謂「即使每年配發的股息,他也是持續按照當時的股價買進」並非事實,而是僅在1999至2002年期間加碼買入台塑股票。圖2呈現李志村歷年領取的現金股利,在2010年獲得股息$825萬(每股$6.8元),2007年是$760萬(每股$6.7元),2016年是$581萬(每股$4.6元)。

照片

圖2: 李志村自1990至2017年 收到來自台塑股票之股息(未扣稅)

李志村長抱台塑股票的確獲利2000倍!

以上說明所謂「持續按照當時的股價買進」是假的,但選擇在1999至2002年加碼買入台塑股票卻是明智的投資決策,導致李志村在2004年之後的豐厚現金股息收入,而且未被「持續按照當時的股價買進」台塑股票,我們可以據此猜測它們流入更優越的投資機會。

我們可以據此而推論:李志村的理財績效優於對台塑股票買進持有(buy-and-hold)的報酬率,投資策略包含「房地產也讓他賺到翻漲數倍的財富。」投資學所謂的「買進持有」報酬率,就是李志村對經濟日報口述的「只買不賣」,而且將現金股利「持續按照當時的股價買進」原持有股票。

台灣的財金資料庫系統(如TEJ)的董事持股僅提供1990年之後的資訊(如圖1所示),但股票報酬率資訊則追蹤至1971年,讓我們可以得到一下資訊:在1971年投資台塑,至2017年的累積報酬是1974倍南亞股票則是1113倍台化股票在1984年才上市,到2017年的累積報酬是70倍

對應於以上三項累積報酬的年化報酬率,分別是18%(即18%的46年複利等於1974)、16.5%與13.7%。經濟日報標題所謂「李志村抱台塑股獲利2,000倍」的正確性,也就呼之欲出了!

李志村在1958年從成功大學化工系畢業,是台塑錄取的第一位大專生。到了1971年,李志村的年紀約35歲,已經結婚生子,再根據經濟日報敘述的「為了結婚…當初以約400萬元買下的房子,翻漲至1,000多萬元,讓他快速賺了好大一桶金。」我們可以推論李志村在1971年投資$1,000萬在台塑股票(或其他比台塑股票更優的投資工具),經過46年的2000倍報酬,就等於$200億

所以在表面上,李志村僅持有2000張台塑股票,不能和張忠謀持有12萬張台積電股票比擬,但他擅於投資台北市精華區房地產。我們可以因此而主張,李志村的投資績效打敗僅投資台塑股票的績效。

公教人員的18%是單利,不是複利!

我在「無股小貧無房大貧,上班族薪水真的過低!」說明:沒有房地產的人,就不能搭上國民所得帳的「固定資本消耗」走勢,會走向「大貧」;沒持有績優股票的人,就不能搭上「營業盈餘」走勢,而走向「小貧」。李志村的故事活生生地告訴我們:有房有股,大富大貴!

李志村的例子說明,18%經過46年的複利,可以讓$1萬元變成$2,000萬,讓$10萬元變成$2億,讓$1,000萬元變成$200億!如果李志村當年和管念中做相同的選擇,去當公務員,他(原本)也可以享受到18%的報酬率。不同的是,法令規定投資上限是200萬,每年僅能獲利36萬。

最後,我必須再強調一次李志村說的:「年輕人初入社會,一切都得憑著苦幹勤奮,靠著勤勞克儉,儘量存錢,要先有一筆錢,再來談理財。」下次,我持續將管念中與蔡育元的故事說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