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諾亞方舟:基隆暖暖
*林務局科長陳超仁先生。
「原本被歸到雜木的漆樹,原住民說卻是百年浸水不爛的良材而受到重視。」4月20日晚上,在基隆左下角工作室碇內基地,由林務局科長陳超仁先生主講的社區生態資源講座,信手捻來地,一路從原民文化、保育迷思,講到基隆暖暖在古今中外的生態位置,讓聽眾的視野跨越時間空間。
有如話家常般,陳超仁聊起了從原住民那裡得知的生態知識,像是治肚子裡寄生蟲的月桃等等,並解釋了原民文化保存和生態保護的關係,「蘭嶼因為沒有夠大的樹,所以才有拼板舟,大家會問,那怎樣把板子釘在一起、防止進水,為此又各有適合的植物,所以,補助蘭嶼人繼續製作拼板舟,等於維護島上生態。」
*講座現場實況。
陳超仁說,人類為了生存,原本都會和環境保持永續利用的關係,處處都該保育,到工業革命消耗資源後,才特別有保育的觀念;然而,許多保育活動卻因為缺乏知識,反而破壞了生態,像是淨灘去除垃圾,卻踩壞了珊瑚礁;又或者施放魚苗,他特別強調,即便是放養同一種魚,不是當地所出,一樣會破壞生態(註)。
全民一起保育的觀念,不是對社區的口號而已,林務局很早就這麼做。最早,台灣富產木材的森林位置,是不公開的,後來公開了,有人問:「那這樣不是會被盜伐的山老鼠知道嗎?」其實,哪裡有得盜伐,山老鼠比政府更清楚。林務局把這些森林的位置給登山社團知道,等於時常有人去巡邏,反而減少盜伐。「大自然是大家的,所以像管漂流木,最後也是賣出後繳回國庫,都是大家的,一起保育很正常。」
*現場備有蔬果春捲、龍蝦三明治、日月潭蜜香紅茶(基隆威肯創意廚房製作),紅茶(台茶18號)另有義賣包,收益捐工作室。
那麼重點來了,要怎樣做好保育呢?一個是跨部會的合作,需要突破各部會的迷思,例如國防部要了解,像是帶水的船艦移動也會改變生態分佈等問題,另一個就是全民,就是社區。
林務局現在把台灣分成北部、東北部、東部等生態綠網,希望透過社區工作來有效保育,其中,基隆暖暖介於北部與東北綠網的交界,特別重要,而且,「因為動物喜歡去的地方,人類也喜歡去。這塊區域還複合(淡蘭)古道,別有人文價值。」
*北部、東北部、東部等生態綠網。
從世界的格局來看,台灣的生態特別豐富,以蕨類來說,北美有400種,小小台灣就有700種;台灣多高山,在冰河期與人類平原開發後,生物往高山疏散,森林成為生態寶庫,好好保護台灣山林,等於保護地球積存下來的生態,台灣是世界上生態特別豐富的地方,而暖暖又是台灣北部特別重要的地方。
「暖暖簡直是世界的諾亞方舟。」左下角工作室負責人王醒之聽了之後說;他並指出,陳科長在談到跨部會合作時,環保署卻是缺席的,「政府單位之間只有分工,沒有合作。」
*左下角工作室負責人王醒之。
王醒之下結語道:「過去我們知道,暖暖是水路轉陸路的轉運點,今天陳技正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暖暖也是生態跟人文的轉運點。」
註:據陳科長說明,經過十分漫長的地球環境變化,即便是同一種(不下海的)魚,在台灣各河域也已經被分隔一萬年以上,隨著地域不同而演化分化,各有特性,不能視為同樣的魚。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