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遺忘的國度」,呈現漢生病友的生命悲喜
苗栗縣2009年社區行動影展23日晚間移師竹南鎮崎頂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播映紀錄片「遺忘的國度」,該片記錄樂生療養院中因捷運施工而面臨「二度隔離」的漢生病患,他們過去少為人知的生命悲喜,以及風燭殘年卻仍須為生存人權奮力拚搏的辛酸,讓在場觀眾深受感動,而長期關注樂生事件、亦曾拍攝「樂生劫運」的紀錄片工作者平烈浩,也受邀到場與社區民眾分享他對樂生事件的看法,讓觀眾在感動之餘,對樂生事件有更為深入的瞭解。
這場影展除了竹南崎頂社區,也吸引鄰近公義里、公館里、頂埔里、佳興里等社區的社造工作者與社區民眾參加,其中不乏關心「樂生」的社區青年朋友,而發起苗栗護窯運動的竹南蛇窯林瑞華、鄧淑慧夫婦,也一同參與這場影展,一同關心跟文化資產保存息息相關的樂生事件。
影片中透過多位漢生病患的口述,回溯他們在樂生院中的生命故事,80幾分鐘的影片敘事流暢,內容有歡笑有辛酸,深深吸引住在場的觀眾;一位社區媽媽看完影片後表示,她辦完一整天的社區活動與會議之後,拖著疲累的身軀參加這場影展,原本以為會打瞌睡,結果不但沒有睡著,還被影片中患友們的生命悲喜所深深感動。
平烈浩在影片播映後,向社區民眾介紹樂生院、漢生病的歷史,以及樂生院近來的發展,他也談到自己的父親曾是樂生院醫師,他小時候曾隨父親進入樂生院區內,但一直沒有機會跟樂生患友們接觸,直到他退伍後從事記者工作,因為採訪樂生議題,才有機會再接觸樂生院,後來辭去工作、住進樂生院,開始進行長達五年多的拍攝記錄工作。
佳興社區理事長陳金鑾在映後討論會上,問及樂生院有何價值可以做為古蹟?平烈浩對此表示,樂生院的古蹟價值並不只在於其建築形式或佔地面積大小,而是因為這樣的建築空間象徵著台灣醫療人權、醫療史的特殊性,以及台灣歷經殖民轉換的過程,而全世界,目前僅剩東亞地區部分國家還留有這樣大面積的、全區的痲瘋病患隔離院區,而台灣是其中之ㄧ。
長期關懷文化資產竹南蛇窯陶窯文化工作者鄧淑惠也表示,樂生院的價值不僅只在於其存在的年代與時間長短,因為樂生院在台灣醫療史上、醫療人權的保護上,象徵著台灣公共醫療衛生重要的一頁,它以一種隔離、斷種、人體實驗的方式,進行著一種醫療行為,對漢生病患產生實質終身監禁的效果,而今醫療發達,公共衛生知識與醫療技術的進步,早已證實漢生病不具有傳染性,因此樂生院的院區保存價值,即在於見證這段台灣特有的醫療歷史。
由於影片中提到,樂生院的第一任日本籍院長上川豐,曾將此病喻為國恥,而平烈浩在分享時則提到,在日本學者西川幸夫的倡議下,正準備聯合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等還保留有痲瘋病患隔離院區的國家,共同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引起一位社區民眾的好奇與質疑,他表示,日本人何以之前將漢生病視作國恥,現在又要倡議把隔離漢生病患的院區申請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樣的提問也正反映了在不同階段、不同認識背景脈絡下,人對疾病與治療的認知與反省能力。
對於想要以影像從事社區記錄的社造工作者,平烈浩也分享自己的經驗,他表示,記錄片不比電影,沒有刻意安排的劇情,只是忠實的紀錄呈現所拍攝的事情,所以嚴格說起來,不宜也不必稱呼他為導演,這是紀錄片跟電影最大的差別;他也建議社造工作者從事影像紀錄時,最好養成隨時整理影片檔案的習慣,建立影像的資料庫,讓龐大的影像資料得到較好的使用與管理。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