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是每個小孩度過快樂童年時光的重要場所,然而你可曾發現,台灣的公園都充滿了塑膠罐頭遊具,讓公園看起來都大同小異、缺乏特色,而近來台北市政府推動特色公園,並加入共融的理念,保障每個孩子都能有開心遊玩的權利。
你有發現我們身邊的公園都大同小異嗎?幾乎每個公園都充斥著許多塑膠罐頭遊具。而台北市政府推動「公園不再大眾臉」計劃,打造特色公園,也引進共融式概念,創造不分你我的遊戲空間。
台北市文化局文創發展科視察蕭慧芳表示:「文化局所主辦的公園不再大眾臉計畫,主要就是針對貼近與市民社區生活的鄰里公園來進行規劃,但是那公園的遊具的設計他都比較單一塑膠化,而且也沒有考慮到一些身障族群的需求,我們其實最主要所推動的就是共融的精神,還有跨界的溝通,以及原創的設計。」
公園遊具設計師劉佳豪認為:「設計遊具的時候,其實要把那份對社會的心情,對社會愛護的心情要把它放進來,就是讓所有的人用起來都是還能有一定程度的輕鬆,還有一定程度的有趣這樣子。我覺得這是共融設計裡面很重要的部分。」
台灣原創遊具 顛覆孩子想像
公園不再大眾臉計畫,邀請來國內設計師團隊操刀,除了達成共融理念,還目標使孩童對遊樂園想像,不再存有既定印象,讓孩子發揮創造力去探索遊具的新玩法。
公園遊具設計師劉佳豪表示:「因為我整個案子的計畫的目的其實就是在講關於公共藝術與遊玩之間的那個圍籬,應該要被破除,那我希望在這種新的遊具的替換之下,去觸發他第一次看到這個遊具的思考,然後新的玩樂方式,或者是新的碰觸方式,跟所有的體感經驗。」
共融式遊樂場 兼顧身障孩童需求
圓山花博的舞蝶公園中,有著許多共融式遊具,更有國內第一座輪椅盪鞦韆,患有罕見疾病導致無法行走的秉澄,已經五年沒有盪過鞦韆了,有了這項友善設施,讓他也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體會到鞦韆的快樂。
蔡秉澄:「我上一次玩翹翹板、盪鞦韆這一類的遊樂設施,都已經是五年多,快要六年前的事情了,所以我非常支持共融遊樂設施,因為這樣子,我們身障者才能體驗到一般小朋友,玩遊樂器材的樂趣。」
有了共融式遊具,讓每個孩童的記憶裡,都能不分彼此,存有一樣的快樂回憶。
淡江新聞 胡昀芸 郭邦任 採訪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