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內溪巡溪誌
(依據經建版地圖名「坑內溪」,google地圖中卯澳灣最西之坑內溪應為「榕樹溪」。)
貢寮區最東側,也是雪山山脈尾稜以西最東側的常流溪,為注入卯澳灣的三條小溪之一,出海口兩兩相鄰60公尺。頁岩與厚砂岩交錯,公路兩側有一小段溪床幾乎為平滑的頁岩節理。僅最下游520公尺有耕地聚落,且主要集中在濱海公路以北的100公尺,公路以南河岸多為發育一定成熟度的森林,但在產業道路末端處建了橋,橋基有0.8公尺之垂直落差,並被放流了巴西珠母麗等外來魚種。
【主要議題】
1. 非本地外來種如馬口魚、石賓、巴西珠母麗等放流。
2. 潛在的來自濱海公路及來自農地的潛在污染。
3. 本次調查幾無水生昆蟲、所見魚體體型皆偏小,研判及口訪皆顯示被毒魚。
20171029 坑內溪
『卯澳有3C ?!是貢寮最東端靠近三貂角的三條相鄰小溪啦,小到衛星地圖上看不太出來,名字也很私房:坑內溪、豬灶溪、榕樹溪,因此即使巷內人也都只通稱「卯澳三溪」。這麼小的溪溝,走進去會是什麼世界?我們很早以前就好奇了,因為這幾條溪溝在貢寮的保育史上可有特別的地位:2011年計畫剛開始不久,卯澳附近的濱海公路常有食蟹獴發生車禍,經林務局聯繫公路局,開始動物通道的改善與追蹤,自動相機就曾記錄了阿獴一家從溪溝下來的畫面。而三溪出海的卯澳灣,也偶有鯨豚出沒。這些都開啟我們對串連山海的生物廊道有更多想像。
和大家相約在已漸涼的十月底,集水區很小,水位預期不會高,但會有點坡度。下游就如後院洗衣溝,上溯到森林裡拜訪阿獴,看看他們從山到海的帶狀餐桌!』
坑內溪地形特殊美麗、豬灶溪緊鄰住家大幅整治過、榕樹溪坡陡水量大,三條溪差異不小剛好可以比較。共同點就是注入卯澳灣,河口距離超近,走路10分鐘內可走完,但小小卯澳灣非常有特色,海景、砌石屋、漁業彩繪海堤、還不時黑鳶穿梭。推薦大家在村裡細細品味。
【巡溪日期】2017年10月29日上午,天氣陰,風大
【區段】利洋宮—產業道路下
【人員】共11人,周銘泰、李政霖、鍾國芳2人、余松泯、何玉華、簡佩瑜2人、林紋翠、劉恩豪、方韻如。(備有水下相機3台)
【巡溪見聞】
九月下至十月持續有颱風外圍及封面的共伴效應雨,至巡溪前一週無雨。風浪大,近海口溪中有漂流木。
河口卯澳街、台二橋基、產業道路橋基,形成三處混凝土河床鋪面及高差跨階。產業道路下方有一處1.5公尺高取水堰。水位偏低但水清無斷流。澳底層媽岡段頁岩及厚砂岩,與萊萊鼻同。部分河段河床底恰為岩層節理面而形成光滑河床。巡溪段最深潭僅約80公分,淺流多半不到20公分。1公尺以上大石多而形成短瀑。包埋度多<25%。
大部分溪岸都有樹蔭,但非全鬱閉。近產業道路相接段兩岸過去應為梯田而有傳統砌石護岸,目前左岸仍有蔬菜耕作。典型的亞熱帶楠榕林,有數棵菲律賓榕、稜果榕、島榕的大樹、山林投、九芎、三葉五加、紅楠、臭娘子優勢,這些木本及亨利氏伊利基藤的出現顯示本區保有鑲嵌狀河谷老熟林。河邊有一株台灣假黃楊(紅皮書NT)。
縱向廊道阻隔問題不頂大,雖經聚落污染也不嚴重,但放流外來種及疑似毒魚的狀況,是影響本溪生態的最大威脅!這對有在護魚、發展海洋牧場的卯澳(卯澳灣栽培漁業示範區),也是一個很難防堵的問題。
『魚況不如預期,水蟲翻了半天沒中獎,然後在看起來很自然的溪裡遇見不少外來的吉利慈雕、馬口魚、三星攀鱸,心都涼了半截,還研判近期有電毒魚(詳記錄表),瞭解了封溪護魚的現實面,很有「寂靜的春天」的FU。
但全程仍都很驚奇:黑鳶風箏般相迎、萊萊鼻溪流版地景、亞熱帶溪谷林間上下走石、收尾討論的水塘邊過山刀兩度站在一旁不怕人地參與、迷植物的迷蜻蜓的都發現稀有種。只能說,好的、壞的,都是我們應該去瞭解關心的土地現況。』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