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蛇龜的悲歌
現代的科技日新月異,在人類不斷開發新技術的同時,身處大自然中的”牠們”,逐漸成為科技進化的犧牲品。隨著時間的演進,棲地遭到破壞、人類沒有節制的捕食,逐漸讓這些動物的生存空間與機會,越來越小。今天,記者帶您了解到,台灣特有原生種-食蛇龜,是如何從數量眾多,到今日的瀕臨絕種。
食蛇龜又名黃緣箱龜、黃緣閉殻龜、金頭龜。是台灣唯一一個全陸棲,不住水裡的龜類。食蛇龜的背甲顏色為深褐色,中央有一條黃色稜脊;頭部顏色呈黃綠橄欖色,眼睛後方具有鮮豔的黃色縱帶,臉頰為黃色;擁有鷹鈎嘴;其腹甲為黑色,中間有條橫向韌帶,可以讓腹甲前後兩半分別向上移動,與背甲閉合,使外觀有如密閉的箱子,是臺灣唯一的箱龜。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人為炒作,讓台灣原生龜變成有價格的奢侈品。
台灣原生龜獵捕情形氾濫,從2006到2013年,光是走私獲救的原生龜個體就有9九千多隻,走私成功的隻數恐怕超過十倍以上。雖然海關、岸巡、海巡以及檢察官認真追緝巡查,屢有斬獲,但是到了法院則往往因為見解不同而輕判,不但影響執法士氣,更難遏阻犯罪、保護珍稀物種。
近年來,台灣保育人士發現到食蛇龜所面臨的絕種危機,逐漸開始重視台灣原生龜走私問題,但是現今,由於依照「走私進口」的防疫條例,所有遭查緝的走私龜類都要銷毀,雖然食蛇龜有保育的光環保護著,但是其他的台灣原生龜卻未能因此而生存下來。也許政府為了環境安全而設立這個政策,但卻讓眾多未歸類為保育類,卻也是台灣原生種的龜類仍難逃一死。
人類相較於其他物種的確更為強勢,演化的優勢讓我們凌駕於其他物種之上,但無止盡的開發與進化,雖然使科技更為進步,卻也造成其他物種的棲地消失,進而加速牠們的滅亡。
未來,期待政府能夠正視台灣原生種的走私問題,訂定合適之政策,使未歸類在保育類之台灣原生種也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並能夠有效遏止走私情形。
記者王若育 王妤甄 蔡昀錚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