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剪黏.保原師」.「貢寮你好嗎?」觀影心得

2009/07/08 14:11
3,108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文/葉思吟

「剪黏.保原師」 

「剪黏.保原師」透過對於傳統技藝師傅的紀錄,引出對於文史保護與鑑定的背後問題,看似簡單的個人生命史,卻存在對於當今文史保護與人才培養困頓的思考,

觀賞這部影片讓我對於文史,特別是廟宇文物的保存,激起相當興趣,相較於許多人出國遊賞外國的教堂,經驗外國教堂的輝煌與歷史悠久,其實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也有許多值得我們欣賞與細心保存的文化殿堂。 導演的背景與對於文史保存的積極態度,令人印象深刻。這部影片是他在台南生活的一個小部分,在這之外他更投入對於烏樹林糖廠的保存及再生計畫的催生,文化行動者的關懷不是片面的,而是無時無刻的行動與參與。

拍攝紀錄片也許只是個開始,是思考的開始,而不是結束。在拍攝的過程中,或者說從觀看各類影片的過程中,透過與導演的對談中,感受的應該是那種對於自己土地的關注與積極態度,走出固有生活世界投入社會運動中,應該是拍攝紀錄片的初衷與終極目標。

「貢寮你好嗎?」

聽聞「貢寮你好嗎?」這部影片已有相當時間,原本以為這部影片已經播映許久,那晚經過導演崔愫欣解說後,才發現原來不是影片播映已經許久,而是這部影片拍攝多年,經歷幾番社會變遷,從失望到出現希望曙光,然後絕望,影片在許多影展上陸續播映過獲得熱烈迴響,因此在網路上引起關注。

影片關注在貢寮人對於反核的觀點與多年來奮鬥的歷程,其中也反映出,或者說如導演所想要強調的,地方對於環保議題的抗爭不是片面的,更不是個案的問題,影片其實是透過貢寮人的例子,突顯出政經體制對於地方「發展」與人權的漠視,這樣的現象,不僅存在逾十幾年來貢寮人的抗爭過程與辛酸史中,也早已在台灣許多鄉鎮或是落後地方經常可見。

如此的問題也反映在當今的農業政策與最近的台東人反核廢料事件上,我所好奇的也想觀察的,其實是經過這些年,經過許多記錄片的放映後,能夠引起如何的共鳴與反思,對於主流社會中大多數人來說,又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來關心這樣的議題,真的把這些問題想清楚?

這樣的發問不在於質疑別人,其實也在反問自己,自己對於這樣的議題可能如導演如此這般投入與關切嗎?或者只是一個暫時的感動,然後繼續過自己「正常」的生活?問題是自以為是的過生活,或是「漠視」看似無關自己生活的「他者」生存危機,真的可以就此逃脫與無所謂嗎?好比課堂上有人發問,如果大家都不要核電廠,那大家沒電用該怎辦?這不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選擇嗎?

對於這樣的發問,其實存在許多人心中,但有多少人真的想要尋找答案?或者只是一種被媒體「洗腦」後理所當然的理解?最近到義大利剛巧遇到當地人也在討論核能發電問題,二十年前反對核能發電的他們,早已透析核能發電的危機與不可為,只是今日,他們卻有人重提興建核電廠的問題,不同的是,如此的政策在義大利非得經過好長時間的辯論與全民表決才能實踐,絕非我們在影片中所見,不管立法通過或不通過,不管停工或復工,似乎一切都不在全民的關注之下,全民對於議題的理解永遠只是「結果」,一種不可取代的選擇,政府或媒體給予我們的,其實是缺乏選擇的可能性與被尊重的對待。

影片中提起北觀處積極發展觀光與環保之旅,卻蔑視核電廠的存在,這點很巧合的我在義大利與友人聊天時,竟發現外國友人對於這點比我們還在乎,原來很多人喜歡墾丁的海,可是卻無法接受核電廠就在旁邊的威脅,這點,恐怕是許多行政官員未曾考慮過的吧!對於觀光與文化產業,在我們高喊口號與大張旗鼓想要有所作為時,存在我們環境中的點點滴滴,存在我們政策中的許多未經深思熟慮的軟硬體建設,或許也註定了我們未來可能的局限。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