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富錦中醫診所潘秀芬醫師談如何治療濕疹

2009/07/02 12:40
8,004次瀏覽 ・ 3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新富錦中醫診所潘秀芬醫師談如何治療濕疹

   濕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特別在溫暖潮濕的台灣,據估計約有四分之ㄧ的人,曾經有過各類濕疹,所以,濕疹是我們不得不去注意與預防的疾病。 台北市新富錦中醫診所醫師潘秀芬表示,濕疹的主要症狀是局部丘疹、水泡、滲液,劇烈瘙痒。不同部位的濕疹,其症狀有一定的差異。好發部位,以身體摺縫處、關節凹彎側、如腰帶纏繞處、腋窩、膝膕窩、肘彎、耳後、女性乳房下方、甚至陰部、肛門周圍、腹股溝等,因此常常會讓病人非常不自在 潘醫師認為,濕疹主要是由內因、外因相互作用而誘發,內因為心火、脾濕、肝風,由臟腑失調所致;外因為風、濕、熱邪。《醫宗金鑑》則強調"由心火脾濕受風而成,《諸病源候論》認為本病乃"心家有風熱","風濕搏於血氣所生"。發生病機乃因先天稟賦不足,風濕熱客於肌膚而成﹔或因脾失健運或營血不足,濕熱凝聚,以致血虛風燥,風燥濕熱郁結,肌膚失養所致。根據病程發展不同階段,病機亦有改變。發病初起多為風濕熱邪客於肌膚﹔病情進展,濕熱蘊積於內,薰蒸於外,或血熱外蒸於肌膚﹔病情遷延,濕熱留戀,濕阻成瘀,或血熱搏結成瘀,致風濕熱瘀並重之勢﹔本病後期,風熱傷陰化燥,瘀阻經絡,血不營膚或陰兩虛或血虛風燥。 而中醫在濕疹治療上,須抓住袪風、清熱、除濕三個環節,然袪風之中,要注意養血活血,因血行風自散。除濕之時,要注意健脾,脾健則濕易化。清熱要注意解毒,毒化則病易愈。治療濕疹,若濕毒未淨,以內服藥為主,因勢利導,排濕毒于外。盡可能不外用收斂藥,因用之較早,濕毒蘊退內,可轉移其他部位發作。此外,針灸治療濕疹也有驚人的療效。

  潘醫師提醒濕疹患者應避免冰品、酒、咖啡、辛辣刺激、油炸的食物,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暢。至於荔枝、龍眼、榴槤、芒果等夏天常見的水果由於屬於熱性,應該少吃以免火上加油。不妨食用綠豆、薏仁、冬瓜、蓮子、苦瓜等食物,可清熱利濕又可健脾益胃。在日常生活宜避免熬夜,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不要過度搔抓以免破皮而導致細菌感染。無論中醫或西醫,治療疾病都不可完全依賴藥物,必須注意膳食調養,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阿祐 (未驗證) ・ 2009/09/07 22:37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阿祐 (未驗證) ・ 2009/09/07 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