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百物語】繭裹子創辦人—楊士翔、蔡宜穎
旅行,不只是遊覽,最初的貿易,就是透過與異地交流物品,豐富彼此的生活。楊士翔與蔡宜穎勇敢跨出熟悉的建築領域,創立「繭裹子」品牌,因看見生產中的層層剝削,致力於推廣友善環境與公平貿易的產品設計。他們飛往世界各地拜訪生產者,帶去新的設計與訂單,同時也帶回懷抱善意製造的商品,建立起正向的生產循環與消費關係。
從環保理念中,埋下繭裹子的發芽種子
曾任職於知名建築師Ben Wood的設計團隊,楊士翔說:「事務所多承接舊建物改造案,而Ben Wood本人也懷抱環保理念,耳濡目染之下,進而對材料與手製品產生興趣,於是在上海嘗試了第一家繭裹子雛形店。」自此踏上手製品貿易之路,因而接觸到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
「支持友善生產者與環境的經濟發展模式,在歐美已是普及的消費觀;他們強調原料與製程,建構的是永續性消費意識與行為,而非一次性的衝動購物。」以此作為繭裹子的發展基石,更成為品牌理念;從員工教育訓練,以至對大眾宣揚,他們對商品進行叩問:「用什麼作?在哪裡作?怎麼作?為什麼作? 既然我們關心吃入肚裡食物的來源與製作過程,又怎能忽略源自土壤的衣物纖維織品?」
楊士翔與蔡宜穎的工作室,透發溫馨的家居感,與品牌質感相映成趣。
價低取勝?打破價格與價值的判斷迷思
回到行銷面,有機與昂貴,總是被畫上等號。這種先入為主的成見,楊士翔這樣分析:「WFTO的衣服和一般成衣比,價格或許較高。因為在一百件和一千件的單價是一樣的,無法因量大而壓低成本;同樣地,成衣以手工製作,絕對更貴。我們該思考的是,定價高低源自材料,還是作法?成衣市場有越賣越便宜的趨勢,背後的代價是環境汙染與生產剝削。「這些狀況發生在源頭,不直接與消費者切身相關,自然容易被忽略;事實上,低廉價格,是犧牲環境和勞工來換取的。」
換言之,製造商創造出便宜的「快時尚」以刺激購買,模糊了「想要」與「需要」之間的界線,造成過度消費與浪費;而為了獲得更高利潤,在經濟實力不對等的國家之間,則產生壓榨與剝削的勞動困境;兩者因果循環,也許一開始消費者從價格上感覺個體受益,但最終卻不盡然! WFTO的精神不僅是關切製程,更是消費價值觀的反思,「並非倡導購買有機商品,而是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消費,從而降低製造,避免浪費;回到源頭,在產品之外,更多的是人人有責的環保意識!」這個附加價值,實為更大收穫。
繭裹子在台灣已有9家分店,從衣物到擺飾,商品多元且饒富創意。
透過在地文化觀察,推廣友善貿易故事
身為組織會員,繭裹子每年皆飛往不同產地工作。透過了解在地文化,勘查當地傳統技術如何應用在材料上;研發新品前,針對當地的語言、宗教、背景進行研究,藉以了解產區特色,以及相應而來的獨門技藝。
這個核心過程,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繭裹子成品的源頭,需具備敏銳度、觀察力與好奇心,楊士翔也因此鼓勵年輕人積極參與,提升眼界!透過面對面的溝通,同理對方,將製程透明化、運用在地物料、採用道地手工藝技法、嚴控製程時間與產量等,以關懷回饋為核心理念,注入產品開發的靈感,制定可獲利以達成穩定經營的產品項目──不同於創業初期,楊士翔認為現在的繭裹子更像是一個平台,透過開發,將友善資源推廣出去。
每一份商品,都富含當地原生文化特色,傳遞溫暖的手工感。
不要想太多,直接去做,讓生活更有價值
回想起創業的挫折與瓶頸,楊士翔斬釘截鐵的說:「一定會失敗。」他表示,開店簡單,但經營很困難。從10萬的小成本開始,一路走來,遇過入不敷出、商品開發失敗、因溝通落差導致產品不如預期等狀況,他們感謝這些磨難,因為唯有如此,才能習得解決之道。而在不斷修正問題中逐步發展,兩人從收入僅能勉強支付房租,到如今已擁有9家分店的規模,進而與20多國合作,挖掘許多無可複製的獨特商品,扮演著21世紀的貿易商隊角色,探索當代新絲路。
秉持越挫越勇的樂觀態度,楊士翔與蔡宜穎以「不要想太多,直接去做」的單純傻勁,從單純關注產品來源,到成為台灣第一個取得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認證的會員;從開發設計商品,到成為統籌台灣Fashion Revolution時尚秀的公平貿易品牌;未來,他們希望透過台灣語彙與各國的文化混血,發展跳脫框架的設計,創造更豐富有趣的生活價值,透過消費選擇,讓善意在世界各地熠熠生輝!
看更多【態度百物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