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糕」社會情~傳統產業報導(一) 影音
公民記者/樊爸 採訪報導
「碗、糕」社會情~傳統產業報導(一)
早期農業社會在逢年過節,才能看到奶奶製作,家人才吃得到的碗粿、筒仔米糕,隨著社會變遷,已由個人單店小吃的經營,走入中央廚房式的集團式經營,掌握了不少人的早、午餐需求,與席捲而來的西式早、午餐相互抗衡,為維護台灣的米食文化打拚,嘉義的阿來碗粿就是食品傳統產業中很好的榜樣。
現任嘉義市青年創業協會理事長的阿來碗粿業主沈稚遊指出:早期民生物資比較缺乏,台灣為米的生產地,為使米食多樣化,而沿生肉粽、油飯、碗粿、筒仔米糕之小吃業,進而造就碗粿、筒仔米糕的傳統產業。事業有成除了繼續為台灣農業貢獻一己之力外,也捐贈碗粿、筒仔米糕投入公益為捐血、路跑、公益園遊會等盡一份社會責任。
沈稚遊理事長再指出: 碗粿、筒仔米糕之傳統產業經營的困難點,在於人力的不足,時下年輕人不喜歡工作時間長、例假日需上班、工作環境悶熱的工作,現在從業人員都是婦女居多,不過他們仍然歡迎年輕人加入他們的行列共同創業。另外針對西式早午餐競爭,如何研發多樣化的口味;營業空間佈置的改變;服務人員的培養以維護和提升碗粿、筒仔米糕傳統產業的競爭力,更期望旗艦店早日誕生。
沈稚遊理事長更指出:他的願景是希望把他的碗粿、筒仔米糕的產業版圖推向台灣各地,並研發非豬肉口味的產品推向穆斯林世界,把台灣美食推向世界各地。
經踏入中央廚房採訪,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用心與辛苦,早班由早上6點工作到中午12點;晚班由下午10點工作到凌晨2點,雖然時間不是很長,但是他們要在悶熱的環境內,跟時間與品質競爭,每天要生產碗粿、筒仔米糕各約1,500~2,500個的成品,供10個分店銷售,還是要有相當的體力與毅力的,這些產業界的尖兵,實在值得社會大眾為他們加油與打氣。
由採訪過程我們可以了解傳統產業他們的艱辛與努力,他們不但知道自己肩負與西式早、午餐競爭以維護台灣的米食文化的使命。事業有成時還不時提供碗粿、筒仔米糕做公益,也提供年輕人創業的管道,歡迎加入他們的行業,共同為台灣農民盡一份心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