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 邁向韌性城市

2017/09/21 23:14
7,026次瀏覽 ・ 1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 邁向韌性城市

 

  當地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的水患,以往的築堤防堵、挖溝排水無法解決時,我們該怎麼辦?

照片

  

照片

  9月17日文山社大舉辦「2017文山水岸願景工作坊」,台北大學廖桂賢副教授在講座中指出,城市面對未來不可預期的水患,必須面對現實,反省思考。她援引歐美國家經驗及案例,提出韌性城市的概念,而且行政院水利署與各相關部門,也開始推行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政策。

照片

照片

〈廖教授訪談要點: 淹水不可避免,應多辦類似講座。一些綠地重新設計挖深都可達到一些治洪效果,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分擔治洪,不要把責任都推給政府,一些未使用的私人土地都可先做些改造。〉

韌性城市相關概念簡介〈照片為廖桂賢教授在講座中PPT的翻拍〉

所謂韌性城市,簡言之,是城市的淹水容受力,以及災後自我重建力,也就是一個城市具有能容受水淹而不成災,即使遭受災害也能很快恢復的能力。〈大陸稱之為海綿城市,而歐美各有不同名稱〉

照片

照片

實踐韌性的基本概念就是,屏除快速排水至他處的想法,改變為利用滲入、貯留、生物淨化等大自然機制,就地減少逕流;自己〈每個地方〉的逕流自己處理,就是逕流分擔,這也是雨水逕流的分配正義。

照片

    打造韌性城市可用的做法,如設置雨水花園、生態草溝、人造濕地、透水鋪面、多功能滯洪池及雨水收集措施等,增加滲入綠地及貯留能力。

  林育德先生認為,打造韌性城市須建立公民意識,由下而上,凝聚共識,形成民意。

〈訪談要點:從環境教育、社區營造要有組織來推動,加速公民社會的成熟,民眾觀念改變就會朝生態、韌性城市等方向努力,社區居民凝聚共識後,民代就會聽從民意代言。〉

照片

  工作坊在下午的公共論壇,分組研討〈都市更新與大型案開發、區域排水系統建置、社區空間規劃三分組〉,並提出一些對策與方案,提供政府考量。台北市李慶鋒議員也發言回應。

照片

  

照片

〈議員談話要點:各位的提案,怎樣讓它成可能,對社區大學,請公部門多予鼓勵、協助輔導,透過社區的操作,讓它成為可導入到公共建設或社區可道德規範,不是行政指導而是公私部門同一方向。〉

    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政策,牽涉土地、經費、民意等面向,台北地狹人稠,須協調解決事項很多,也必須找出適用於自己環境的方案,期望透過民眾參與及政策溝通,落實韌性城市。

 

                             文山社大公民新聞社  邱明 台北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