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農業廢棄物剝皮取纖循環再利用

2017/07/21 17:15
4,946次瀏覽 ・ 6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今年透過農村再生人力增能培訓輔導團隊,將循環經濟的概念帶入社區,跟著社區夥伴進行耆老訪談,學習如何從香蕉樹及黃麻等農作物上擷取纖維,再邀請曾輔導苗栗藺草編織登上國際舞台的臺南藝術大學陸佳暉老師規劃系列課程,目的就是想讓這些傳統的纖維,不再被視為農業廢棄物,而是能發展成社區產業的在地原料。

本次課程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培訓,從單一的纖維,透過染色、柔化的處理,到織布機的使用,最後再與身體物件設計、多媒材組合等課程,引導參與的學員逐步進行操作,學員們於課程中充分發揮自由創作的精神,並在7月20日於臺南藝術大學舉行階段的成果發表會。

高雄市田寮區崇德社區表示:「黃麻是田寮的傳統的產業之一,早期耆老們於農閒時都會用黃麻做成麻繩,再拿到岡山籮籗會去販售補貼家用,因此大家都很會編麻繩,但,也只會編麻繩。透過這次的課程,社區終於找到不一樣的可能。」

高雄市旗山區糖廠社區則將香蕉樹皮取得的香蕉絲,透過編織做成背包、化妝包,甚至請出在社區經營服裝的專業裁縫,進行更多可能的開發;屏東內埔的東片社區則將課程所學的編與織技巧,結合蠟繩等更多元的流行元素及材料,打造出適合年輕人的飾品;另有來自台南新化的學員則表示把這次學到的技巧與當地的草編結合,已經受到當地居民熱烈迴響。

照片
照片
照片

陸老師除針對學員們的作品分別給予建議,也表示這次的發表會成果真的超乎預期的精采,像是崇德社區結合身體部件做成的手鍊耳環,連來看展的南藝大同學都想直接購買,看得出作品完成度很高。夥伴們也都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與想法完成了不一樣的作品,如旗山的南勝及中寮社區夥伴結合陶藝及野餐的概念完成的茶席布置品,都賦予這些傳統纖維全新的生命。從發表會中聽到各參與夥伴對未來有新的構想與期望,也很期待未來能夠看到這些構想能夠一一的開花結果,讓我們的農村內涵更加多元及豐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