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山上 品書、品茶、品空間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陳祖晴、葉詩廷/台北市報導】佈滿綠意的爬牆虎沿著鐵網攀附,網的後面是大片的落地玻璃,上方鐵雕著「放築塾」,玻璃上則印著「香草山上 — — 建築書店」。這是位於新生南路巷內,由建築師陳明城及其太太江博玲共同創辦經營的閱讀空間,一個由建築而起,為人文而生的建築師養成基地。

建築師陳明城除了是香草山上的創辦人外,也辦起建築雜誌《放築塾代誌》。香草山上提供

 

建造一:放築塾 建築師全人養成

香草山上創辦人陳明城是一位建築師,並擔任東海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陳明城教建築師考試已有三十年的經驗,二〇〇八年,有感於越來越多學生向他尋求特別輔導,他開始使用私塾授課的方式進行建築師考試課程,「放築塾」由此誕生。

「我覺得做設計它應該是好玩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從有趣的、好玩的到最後給私塾一個名稱的時候,就從fun聯想到放這個字。」陳明城說,曾有學員告訴他,在學習的過程裡面,其實有很多舊的觀念是被打破、被丟掉的,更提出「倒掉水,趴著學」這樣的格言,強調學習時身段放低,才能讓新的東西進到自已的生命。所以「放」這個部分一方面是fun的諧音,同時也是要求學員把他的舊的觀念能夠放開、能夠倒掉;築,則取自建築,他的牧師也提到,築是一種新生,當你毀棄了舊有的東西時,你還要再重新建構、建築一個新的觀點;塾,則是一個私人講學的單位。
 
放築塾,便成為一個培育建築師的巢,專門教授建築師考試的術科 — — 設計和敷地,在台北、台中、台南都有教室。陳明城說:「建築師的養成需要行腳的課程,真正去觀察空間、觀察人的活動。」因此,每年規劃一次行腳活動,讓台北的學員到台南認識不同的街巷空間、鄰里尺度,也讓北中南的學員在一起評圖、實作,交流學習。
 
放築塾的學員以考建築師執照的成員為主,也有對建築有興趣但尚未具備建築師考試資格的學員,並無規定入班資格。

位於香草山上對面的空間就是陳明城的建築事務所。攝影/葉詩廷

 

建造二:香草山上 人文基地

二〇一五年,陳明城接手身心科醫師蘇聖傑經營三年的人間診所,保留了原本的水泥色調,並將格局稍加改造後,這個空間轉變成一個建築書店 — — 香草山上。

香草山上的命名來自於《聖經》內唯一一篇有關愛情的篇章〈雅歌第八章十四節〉「我的良人哪,求你快來!如羚羊或小鹿在香草山上。」陳明城和他的太太江博玲都是基督徒,在教會認識也在教會結婚,香草山上就像他對太太的告白,這個空間也由江博玲負責經營。

在遇到這個空間之前,陳明城坦言並沒有開獨立書店的想法,只因自己喜歡閱讀,也喜歡買二手書,希望透過這個空間,提供放築塾學員們更多元的知識材料,「因為作為一個建築師,不是純粹技術的問題,而是他必須要有豐富的人文、社會基底,所以我逼他們讀書,相對的就希望有一個建築書店,也可以提供他們一些。」

因此,選書方面以建築為主,更以人文、社會、文學等與台灣方面有關的書籍為輔,陳明城希望香草山上的書可以成為建築師該有的基底、知識,培養人文素養。店內前方兩排書架為販售書籍,後方兩排書架則僅供店內閱讀,多為蘇聖傑或陳明城個人收藏。

店內前方的書架旁,仍保留了當時人間診所的鐵雕字樣。攝影/葉詩廷

 

每個月,香草山上也會定期舉辦講座,同樣以建築方面為主體,同時陳明城亦納入許多可以和建築相輔相成的題材作為主題,邀請不同人談不同的領域。例如,在去年十二月的系列講座中,除了建築師外也邀請到詩人白靈談《一首詩的玩法》。陳明城認為,從不同領域吸取不同經驗,是建築師該有的底蘊。

香草山上也與誠品合作,從二〇一六年開始至今,每個月定一個週五晚上進行「建築夜未眠」講座,講員由香草山上安排,並於誠品敦南店進行座談。

香草山上除了是一個閱讀空間外,江博玲也表示:「現在空間的方式比較像一個工作室,我們自己的《放築塾代誌》的編輯部門是在這裡,陳明城建築師的事務所在對面,考建築師的教學,所有的課務透過這個地方來聯繫。」

店內水泥色的牆上不時會有展覽,二〇一六年十二月,插畫家馬良慧就曾經在這裡舉辦《親愛的,我正在回家的路上》插畫展。現在,牆上展出的是放築塾建築表現法班基本設計學員的作品。

 

建造三:放築塾代誌 台灣的代誌

與香草山上同時間創辦的建築雜誌《放築塾代誌》,是陳明城有感於台灣的建築雜誌多半是屬於建築師俱樂部型,由比較尖端、頂尖的建築師發表的園地,一般民眾不見得能夠理解那樣的雜誌。

陳明城說:「《放築塾代誌》,台灣話『代誌』,我們希望它不是那麼嚴肅的,去講述一些台灣發生的事情,包括從城鄉到以前的一些歷史文化的一個累積或推廣,所以他就像在講述台灣的代誌。」

「希望這個雜誌是比較本土,比較一般人可以閱讀的美學、空間方面的推廣雜誌。」陳明城表示,《放築塾代誌》透過介紹台灣當地建築,使用較平易近人的敘事文字,希望讓更多一般民眾、大學以下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多元的觀點,而不只是一直是一個單一的考試與標準化的答案。

放築塾代誌是台灣本土推廣建築美學的月刊雜誌。攝影/葉詩廷

 

建造四:寶豪思 兒童美學學堂

二〇一五年,除了創辦了香草山上與《放築塾代誌》,經過多年籌備,陳明城也開辦了「寶豪思兒童美學學堂」。寶豪思的命名源自於德國國立包浩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是一所德國的藝術和建築學校,講授並發展設計教育。

有著三十年建築教學經驗的陳明城,認為台灣學生從幼兒教育到大學教育中間有一個很嚴重的斷代,亦即從填鴨式教育發展到創新思維的不對稱與無法銜接。「所以我希望有一個教學的單位是從四歲教到十八歲,就是比較早讓學生理解這個社會不是只有標準答案。」

寶豪思的課程著重於右腦的開發,並從視覺、美學、空間給孩子一個非制式的觀念。讓孩子以動手做、鄉鎮行腳的方式學習。陳明城位在宜蘭的建築師朋友,因認同這樣的理念,在宜蘭租下了五、六百坪的土地,需要時可供以後教育學習用。

陳明城說,目前的推動不是那麼順利,許多家長仍以學校的課業、成績、升學為重,對此創新教育的方式仍不能到達廣泛接受的程度,但仍會繼續努力推動這方面課程,致力推展台灣兒童美學教育。

 

延伸閱讀

給孤獨者書店 將旅人渡至彼岸

島呼冊店 翻轉嘉義生活的行動基地

農用書店護土地 推廣友善耕作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7則報導
2,272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0
推:
0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316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492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354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221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2,887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243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835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62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09
推:
0
回應:
0

香草山上 品書、品茶、品空間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0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0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