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復健之路的及時雨 洗亮患者昔日尊嚴

2017/07/24 20:00
4,146次瀏覽 ・ 10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記者張展嫣、王亦信/宜蘭縣報導】二〇一六年的聖誕夜晚,一通心急如焚的電話找上了王志元,一位年輕人剛接回跌倒住院的老父親,買好便盆也準備好要餐餐在床前侍奉父親。王志元打消了年輕人的念頭,鼓勵他成為父親的協助者而不是照顧者,協助長輩做他們以前常做的事,而不是在床旁侍奉。三個月後,高齡九十二歲的爺爺已經可以扶著助行器在客廳走動,恢復過往的生活參與能力。宛如一場下得巧的雨,及時雨的出現平息年輕人身上急切的火焰,給予最及時的幫助,也重回父親生活的自尊。

照片

及時雨位於宜蘭陽明醫院新民院區打造的家庭實體空間。 攝影/張展嫣

 

用愛與行動 陪伴長輩重回獨立自主

曾經販賣八年的輔助工具與擔任八年的職能治療師,十六年與醫療相關的經驗中,王志元發現許多躺床失能的病患,往往是因為出院後缺乏適合的輔助工具,而逐漸失去生活的自主能力,變成長期失能的狀態。因此,王志元在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創立及時雨社會企業,期望給予長輩出院後最即時的幫助,協助他們走上病痛後的復原之路。讓病人恢復自主活動的權利,同時也減輕家屬的負擔與開銷。

許多傳統的觀念認為,行動不方便的病人或長輩就需要給外勞照顧或是送到療養中心。然而,王志元認為這是需要扭轉的概念,「出院的病人應該要即時接觸復健和輔具訓練的服務,在家中透過輔具練習肌肉的伸展,而不是成為完全的被照顧者。」長期接受照顧與臥病在床只會加速病患退化的時間,形成惡性循環。

照片

及時雨創辦人王志元介紹溫控式水龍頭,讓患者能避免受到水溫過燙而受傷。 攝影/王亦信

 

及時雨要帶給社會大眾新的觀念,王志元認為家屬在病人出院後,應當扮演協助的角色、給長輩訓練的機會,而不是在一片孝心之下,抹煞了他們恢復自主的機會。回憶起曾經到一位長期受到看護照顧、臥病在床的奶奶家探訪,當家人都認為奶奶已經完全失能時,王志元和幾位護理師協助奶奶使用床邊扶手和助行器等輔具工具,並教導家人如何給予奶奶幫助。一個多小時的陪伴,奶奶從被看護拖拉的角色,變成在輔助工具下有能力自己坐起、站立的半自主者。

奶奶的故事只是台灣近千、萬個類似案例中的一角,及時雨要扭轉的就是大眾往往出於孝心,反而讓病患錯失恢復機會的現象。王志元說:「不應將病患視為依賴者的角色,給予病患過度的依賴,只會造成他們長期失能。」家屬應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協助病患走到客廳看電視、到餐廳與家人吃飯,陪他們做以前喜歡做的事情,鼓勵病患恢復住院前的行為。

照片

憑藉其幫助老人的理念,及時雨入選社企流第二屆iLab計劃得主。 王志元提供

 

打造家中環境實景 給予病患更適切的選擇

及時雨於二〇一七年初與陽明醫院新民院區合作,在一樓打造一個模擬家中環境的空間,呈現出衛浴間、房間和廚房三區塊的家中景象,融入輔助型的家具和用品,讓家屬和病患能在即將辦理出院手續之際,就找到適合的輔助用品,避免復健時間因空間的轉換而間斷。

除了一般輔助用具,及時雨也將輔助用具融入家中常見的家具,例如長桿手拉式升降桿衣櫃,方便長輩在拿取上層衣物時,能夠直接拉曲長桿,將位於高層的衣服輕鬆拉到胸前,選好後再推回去,減少長輩為了要拿高處衣物而摔倒的危險。

市面販售的廚具,流理台高度適合一般高度民眾使用,但當病患下肢退化或需要坐輪椅時,往往會因為行動不變而放棄參與廚房工作。及時雨提供的側拉式低平台與滑動式餐椅,讓行動不方便者或下肢退化的病患能保有參與廚房工作的機會。王志元說:「做一趟備餐的活動需要很多腦力、也要有很好的注意力、觀察力。透過參與一餐的準備,幫助病患訓練生體和腦力功能。」

照片

側拉低平台與滑動式餐椅設計,讓行動不變者保有參與廚房活動的機會。 攝影/張展嫣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任潘伯榮表示,配合長照二點零的新政策,陽明醫院以新民院區作為老人照顧和長期照護的發展區。過往陽明醫院都是以醫療為主,幫助侷限在醫院和門診內,較少機會接觸到出院和居家層面。然而復健的病患出院後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自行在家中練習。畢竟醫院的環境和家中的環境截然不同,病患能在醫院裡走十公尺,不代表回家後也能夠走到十公尺,因此回家後的復健亦是非常重要。

及時雨模擬的家中空間,讓家屬和病患能夠坐在沙發上、站在廚房內,模擬自己家中的擺設和狀況,思考眼前的輔助工具在家中適合的位置、是否有足夠的空間使用。有別於傳統的販賣店,一堆的拐杖和一疊的工具,病人只會挑選喜歡的顏色或是看得順眼的輔具,而忽略了回家後真實的使用狀況。

及時雨除了打造家中模擬空間,也提供專業知識諮詢,教導家屬和病患正確使用輔具,並到家中執行訓練服務。王志元認為,不管身體狀況如何改變,都要盡可能讓長輩去參與在身體狀況改變前的活動。少了一次練習的機會,就會讓他們退化的能力增加,因此,及時雨要打造的就是讓家屬和病患能夠共同協力的友善空間,給予家屬多一點喘息地,更是讓病患能在復健的路上重回人生的自尊。

 

延伸閱讀

行動理髮師 不辭千里剪頭毛

全台最大日照中心-照亮老人心

獨居老人安養問題-社會的重大難題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