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佛教的見地與修道」是宗薩欽哲仁波切傳承藏傳佛教的教育,以淺顯的文字,為佛教扼要的做出說明,並對佛教的義理、歷史和各種傳承有精確而簡單的多面觀點。對於身在台灣的我們來說,佛教對我們的影響很大,著名的佛教團體如慈濟、佛光山、法鼓山、中台禪寺,有時信眾就在你我的身旁,而如『方便』、『因果』、『無常』等佛教用語更是常常出現在日常用語之中。很多人對佛教的觀念都是片面且零碎的。
作者在序─自我的觀點中,就指出要讓自己解脫,你必須明白自己的錯誤,然後才能從其中醒悟過來,雖然談起來很簡單,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最難的一件事,我們都以為自己看到的東西最真實,但如何打破這個既成的觀念,走向『無我』卻不是每個都能辦到的事。
這本書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談的是「正確的見地」,第二部份則是談「道」,作者由見地談起,由傳統的見地和理論的見地破題,再由這兩種見地導向事物的顯現和本性這兩種分析的方式,再慢慢談起「自我」、「無我」等等觀念。
慢慢的以淺顯的文字來說明我們常聽到的「空性」、「四聖諦」、「佛性」、「業力」、「轉世再生」、「輪迴與涅槃」,再以「見與道」來談佛法的所談的道都是為了讓眾生了解正見,各種道只是無數的方法和形式,甚至是戒律來得到正見。透過邏輯、爭論和分析,無法了解實相,只有透過修行才可以。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情緒來阻擋我們見到實相,透過修行,才能降伏情緒煩惱。
一位明師可以幫助你了解實相,但無法把切身的體驗送給你,無論你的師父悟境多大,他給你的教法就有如一張清楚的照片,幫你認出實相。每個人只能透過修行才能證得屬於自己的實相。因此教法和老師只是越過這些障礙時,幫助你找出實相的必要因素。
第二部份則由梵文「法」的字義開始講起,法在梵文代表知識、道、真理和文化等等。許多佛教徒把「法」當成道、修行的同義字,但「法」也代表「執持」,一切現象執持或擁有其特性。因此「法」包含一切現象。因此修行佛法不是僅限於精神修持,而要修行一切現象,全部的生活都成為道。
因為不同的道是為不同的眾生所開示,所以佛陀教授的佛法看起來有許多的矛盾之處,我們很容易了解胃痛要吃胃藥,頭痛要吃頭痛藥,在靈性修行上,因為每個眾生罹患的病症不同,佛陀會針對每個人有不同的教法,有時他會對某些學生要導持某種咒來確保往生淨土,有時他會說,供油燈能得最大的功德,對某些人又說,捨棄世間生活最好,但有時卻說,了悟自性最重要,否則其他努力,都不能成佛。
佛法就像茶,喝茶時最重要的是容器所盛的內容,而不是容器,很多人會困惑於自己倒底是那一派,自己屬於那個傳承,及類似的事情上,這就像喝茶時,一直專心在研究茶杯一樣。究竟上來說。「道」可以盛裝在任何文化的容器,而無損於佛法的完整性。
接著書中開始談出離與虔誠、善知識、禪修、止觀、慈悲、菩提心及菩薩道、金剛乘、上師、灌頂及象徵、次第與證悟。這本書也解開我自己對於佛教密宗與我們熟知的大小乘佛法的一些疑惑之處,密宗就是書中所說的金剛乘,或者又稱「秘密大乘佛教」。
作者認為長久以來,金剛乘或秘續的教法僅限於一小群上等根器的特別弟子,但現今在卻變成新潮而流行的東西,歐美很流行修金剛乘,因為人們誤以為金剛乘允諾透過放浪的行為和情緒的滿足就能成佛。在這些謬誤的見解中,金剛乘正走向毀滅。金剛乘非常的高深奧妙,因此不是每個人都能了解。十萬弟子可能只有一位能成為好的金剛乘修行人。在膚淺的層次上,我們可以了解,但金剛乘的真實含義極難看透。如果不瞭解奧義,而濫用金剛乘,只是會建立巨大的自我,並成為輪迴染污的工具。
作者也用了許多不同的例子,來說明小乘、大乘及金剛乘對修行的不同,我想透過本書可以對三者的不同有個初步的了解。之後也解釋金剛乘的四種密續,這也是很多人誤解金剛乘的地方,由低到高的秘續,限制越來越少,到了無上瑜伽密續,幾乎完全沒有限制,但無限擴大的自由與開放,使得真正的如法修行越來越困難,傳統的看法是四種密續分別對應印度的四種種性,最上層的婆羅門應修持嚴謹的事部密續,而對最低層的首陀羅,才最適合自由的無上瑜伽密續。
作者也對於西藏喇嘛和金剛乘弟子常耽溺於酒、肉和性中提出警語,因為那只是斷章取義的藉口,很多西藏人離開西藏已經很久(應該是到印度及歐美),西藏不產蔬菜已不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理由,因為日常生活要取得蔬菜已不像高山上的西藏如此困難,另一個常見的藉口則是「我是金剛乘行者,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任何事情」那說明吃肉只是他們無法控制的老習慣,只是為了自己的高興而一廂情願的解釋。
但從無上瑜伽密續的經典中,的確有教導行者利用酒「曼丹」和肉「巴朗」來修行的教法,唐卡和金剛乘的典籍中也有許多不同外相的佛,擁抱著明妃,這也是許多金剛乘行者謬行謬見背後的理由。的確有一些如法的行者可以使用酒、肉或其他東西修行,對於這些人來說,所有現象或顯現都是禪修的體驗,因為金剛乘中,所有事物都是修行之道。
金剛乘有的地方說,你應該吃肉、喝酒,被人斷章取義,而不管前後文說了什麼。金剛乘的食輿伽說「垢淨具有同樣本質,食時應具此了悟」,這是在教弟子們連在相對真理中也沒有垢淨,才會要他些吹毛求疵、執著清潔的人去吃肉、飲酒。教法的目地並不在建議特別的飲食,而是要毀滅概念所造的二元障礙,如垢淨、好壞、清淨不清淨等,這不僅適用於食物,也適用於一切現象。
「沒有偏好」是金剛乘的修行,一但有了偏好,就有執著和自我──“偏好代表二元對立”。因此金剛乘的「自由」,要比大乘簡單而直接規定「你不能吃肉」困難上許多倍,金剛乘吸收大小乘的精華見解,再加上淨觀的冠冕,是一種視萬法皆清淨的究竟果位修持法,因此如果對事物有了偏好,那你就失去了淨觀。
藉由作者深入淺出的文字,讀者可以對佛法有了最全面的了解,對於佛法的入門者,可以迅速的了解佛法的全貌,對於佛教有些認識的人,可以讓你對佛教更了解,如果你已經是佛教徒,更可以以本書來印證自己的修行是否符合佛法。
你可以從博客來購買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