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人 你何須隨著媒體報導而一路喧鬧?
登山人 你何須隨著媒體報導而一路喧鬧?
※ 從來沒有暴風雨能夠持久的。果然持久了,我們也吃不消,所以我們要它適可而止。(聞一多) ※
「東森新聞雲」2017.07.02日夜間以快訊方式報導指出,登山受困35天的登山客李明翰,因獲救後接受媒體訪問,分享「台灣搜救品質有很大進步空間」,引起救難消防發文回應,及輿論關注。昨(07.01)日李明翰友人趕緊出面澄清,強調媒體斷章取義,李明翰2日也在臉書PO文,感慨媒體惡搞他,「今天你們要背信忘義來用我沒講的東西搞我,我快出院了,不會跟你們客氣,很抱歉。」嗚呼,李某在臉書的這個回應文似乎有「躍馬橫刀,上前叫陣」味道,令人不安?2017-01-24老包在「民報」上有篇專文指出,川普就職美國總統,和過去的新總統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隔天他就向媒體宣戰,而不是向中國或IS宣戰;他公開說:「我正與媒體交戰,他們是地球上最不誠實的一群人。」百岳老查以為,媒體還怕總統跟他宣戰嗎?如果怕,那就不叫媒體,而叫宣傳工具!
山友戴瑋姍在她的臉書裡寫說,「很謝謝登山這件事,讓我在城市的喧囂和考驗後,還有機會再回頭尋找什麼是純真,什麼是勇氣,什麼是對一個事物的熱情。」對照一下,近日來因為李明翰山難事件當事人在醫院的記者會上或會後的一些言論,被某些媒體給「斷章取義」或給「扭曲」了,而引發網路上部分鄉民的酸言酸語,很傷登山界的「社會形象」?這更「激發」一些山友發出「正義之聲」予以回擊,熱熱鬧鬧也喧喧嚷嚷好一陣子了,似乎還在「蕩漾」?須知過度的宣洩會遞減其「共鳴」的效應,如《歧路燈》說的:「忽的鑼鼓戛然而止,戲已煞卻。」似也可乎?
事件既已發生,話也講了,有些媒體也還原了當初的「誤解」,應該讓整起事件落幕了。待李某傷癒出院後,好好整理一下情緒、思緒,將整個山難過程做一清楚的交代及檢討,好讓登山界從此檢討報告中找尋一些「問題」所在,並提出較合理的解決之道,以作為日後登山的「案例」來教學,方不失為這次山難喧嚷之後的一點「正面意義」!至於山域管理、登山保險、搜救權責等等,登山界有必要持續精研、持續施壓、持續鼓動風潮,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不成不止!
浪欲平而風不止?該落幕的、該謝幕的,就讓其自自冉冉的謝、落幕,過多的喧囂或發洩總要「適可而止」,畢竟「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凡事,說清楚講明白之後即可「收場」,持續「哄鬧」或橫生枝節下去,對登山界未必是好事?
情緒也有可能帶著一股能量,適度地引導這股能量朝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才不至於陷入「發洩」的泥淖而難以自覺?雖然,適度的發洩是健康的情緒處理方式之一,但山友們要學習在有這種高度的偏於「負面」情緒傾向時,就要有這個能力與智慧來轉化,因此其中之分寸拿捏顯得尤其重要、尤其智慧!此時,正是展現我登山人高度EQ、高度智慧的時候了!百岳老查如是說。
~ 百岳老查 2017.07.05.
附 記:
1.「雅虎新聞」2017年7月4日報導說,「前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不滿主播陳雅琳在節目上說他護航頂新集團、與頂新關係匪淺等語,損其名譽,提告求償;台灣高等法院今(4)天判陳雅琳要賠新台幣1元,全案可上訴。這起案件金溥聰對陳雅琳的求償標的是1元及登報道歉;一審法院判金溥聰敗訴,二審高院今天改判陳雅琳要賠1元、不須登報道歉。」百岳老查學過一點點新聞,媒體被告上法庭就像在「走廚房」一樣?學唐吉訶德看到風車,就衝上去和它大戰一場,弄得遍體鱗傷,也許無傷大雅?但與媒體叫陣或宣戰,得「再想想」!
2.本照片是百岳老查2012年11月的「南湖中央尖」之旅所拍攝,背景是南湖大山,雖然烏雲驟起,但總會消散,甫消散之後的大景是登山的最愛,不論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經過人為的知性介入或情緒干擾的山水,這才是山林必須保有的「本來面目」。登山客心胸很開闊、很簡單,不怕風起雲湧,無懼烏雲罩頂,因為那都是山林的一部分,永遠與山林共存、共和諧,只要抱持一種登山四望兮,心飛揚兮浩蕩的感受,即可。心與思,無須停留在風雨中,過久!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