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應改司法界本位主義官官相護心態
司改應改司法界本位主義官官相護心態
(記者 張綺雯 綜合報導) 小英政府執政一年後,萬眾矚目的司法改革大戲,即將召開總結會議。司改到底能不能隨著國是會議真正落實?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第四組分組會議成員同時也是台灣陪審團協會理事長張靜律師,將於6/18(週日)下午三點到四點在快樂聯播網台北台FM89.3《TORO刑男大律師》公益節目中,為民眾分析國是會議分組會議的具體成果及重要事項,為總結會議的進行提出建言,期盼改變台灣的司法環境,讓人民信賴司法。
張靜認為第四組分組會議,確實作出貢獻提供未來司法改革的方向,但唯一遺憾是人民支持的陪審制,對上法務部、司法院聯手主張的參審制,以7票對7票,打成平手,沒有過關。人民期望參與審判,其實就是不信任專業,不信任法官。張靜支持陪審,不讓法官介入最後的認定事實。參審制雖號稱參審員,最後還是法律人主導;日本和德國都反應此情況,心理學上稱為「權威服從效應」,參審員對有罪無罪看法與法官不同時,態度上會退縮,認為專業的法官較懂法律,就照法官的意思。「絕對大部分百分之99.9,法官說的算!」衍生到最後參審制與現有執業法官制沒太大的差別。
第四組分組會議主張,在一定的條件限制及案件範圍,事實審可以法庭直播,例如公眾利益有關的民刑事案件中的選舉案件、刑事貪汙案件、少數民族案件等,特別是行政法院的案件,因為是民告官,沒有隱私問題,但司法院對此議題反彈非常大!張靜認為是怕被監督,也怕被告,因為直播,誰都可以拿得到證據。司法界普遍存在保守勢力、本位主義、保護自己、官官相護的心態。採直播或採陪審制,都會讓法官的態度改善。
在一九九九年的全國司法改革會議就已討論的起訴狀一本主義,在此次分組會議裡正式作成決議,即將採行。提案人張靜指出,現行起訴後卷證併送,看完卷證的法官在法庭裡,常和被告或是被告律師對抗,而不是站在中間,喪失公平審判。起訴狀一本主義讓法官不再在審判前產生預斷,落實無罪推定精神,讓人民更信賴司法。此外,未來採起訴狀一本時,起訴書必須在起訴當下就立刻上網公告,讓資訊盡可能公開,以約束法官及檢察官的作為。判決書的白話文運動也是另一項決議,因為有些判決書,連律師都看不懂,不懂法律的人民如何看得懂。
第一分組決議應制定證據法專法,張靜認為是值得稱許的重大議題。台灣沒有真正證據法,證據法散布在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中,因此法官對於證據法則的認知極為欠缺;他指出台中高等行政法院(民國)104年度訴字第228號判決中,林秋華審判長的荒唐行徑「作了幾十年的法官,毫無證據法則的觀念,居然可以說,證據能力就是證據方法,這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他看了這份判決書,只能用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來形容;林秋華說行政訴訟採自由心證,所以可以不受證據方法、證據能力的限制,所以所有人物都可為證據,直呼「哪有這樣的證據法則?!」在刑事訴訟認為沒證據能力的,不可能在行政訴訟就通通都有證據能力!這些法官完全沒有充實自己的專業。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