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開車 絕非永續政策

文字-A A +A

  文.圖/廖桂賢(美國華盛頓大學建成環境Built Environment博士候選人)

 個禮拜我在台南參加一個學術會議,遇到一位研究城市永續交通策略的教授,這位教授來自加拿大溫哥華,對西雅圖也非常熟悉,與我也算是有一些地緣關係,於是我們聊起了這兩個城市的交通政策。

「在以汽車交通為主的北美洲大陸中,溫哥華是唯一沒有高速公路穿越市區的城市,令人印象深刻!」我這麼讚許著教授的城市,但他卻苦笑著說,即便溫哥華予人積極邁向永續城市的印象,仍不乏保守倒退的政策;例如,溫哥華竟已計畫要在城市外圍興建高速公路。今天,在全球工業化國家一片減碳抗暖化的呼聲中,早就有許多實際作為的溫哥華現在卻要建高速公路,鼓勵更多人開車上路,等於是在永續的道路上開倒車。

永續城市 陸續開闢新快速路
 溫哥華的作為令人失望,而位在同一個地理區的西雅圖,其近來的交通決策也令人沮喪。像溫哥華一樣,西雅圖也是一個以環境保護、抗暖化行動著名的城市,在綠建築、再生能源、環境教育等面向上,都有積極的措施。但今年初,市長與其他高層首長卻不顧爭議,決定要興建一條昂貴的地下快速道路,來取代結構堪慮的水岸高架橋。

 另一個我曾經旅居的城市柏林,近來也正規劃興建高速公路。這個在永續政策上也是人們取經對象的大城市,早已有一套非常完善、使用率也相當高的大眾運輸系統,卻還執意要蓋高速公路,引起許多環保團體的抗議。

 溫哥華、西雅圖、柏林都是在永續發展行動上走在前頭的城市,近來卻不約而同地做出明顯違背自己永續理念的交通決策,令人不解,更讓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環保團體感到氣憤。但這三個城市絕非特例,我相信,要在其他也有著永續口碑的城市中找到類似的不一致性,應非難事。這些城市就好像有著雙重性格,一面是理想、前進的革命特質;另一面卻是現實、保守的怕事態度,叫人難以捉摸。

決策不ㄧ致 使城市發展矛盾
 我不禁思索:政策上的不一致,到底是因為決策背後有著人們看不到的「苦衷」(或利益),凌駕了政治領導人的永續理想?還是因為這些政治人物太無知,想不通高速公路和全球暖化之間的關連?我沒有答案,但隱約相信以上兩者都是原因,卻也都是城市在邁向永續發展道路上的龐大障礙。因此,城市決策的不一致性,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道路興建決策與龐大開發利益的牽扯,在台灣和其他有貪腐問題的國家中司空見慣;但即便是在貪腐程度較低的歐美先進國家的各級政府,其政治領導人也不見得能夠抗拒道路開發所帶來的短期政經利益。另一方面,我也深信許多政治領導人其實是非常無知的:即便心中想著、嘴上喊著永續發展、節能減碳、抗暖化之類的詞彙,也可能真有解決問題的善意,實際上卻不瞭解問題背後的癥結,也看不到各項政策的相互關連,因此導致政策上的不一致。

 然而,一般民眾對複雜課題的無知不該苛責,但政治領導人認真地做好功課不過是基本要求,不該有無知的理由。環保署近來就有一個讓人搖頭的無知案例。

環保抽獎 約乏環保智商
 從今年四月開始,環保署展開一個為期一年的「無能無悔、牽手減碳」活動,以抽獎送禮的方式來吸引民眾提供生活中的減碳小撇步。荒唐的是,這個以減碳為主軸的抽獎活動,其最大獎項竟然是排碳元兇之一的汽車!即便環保署長強調,做為獎項的汽車是節能車,但再怎麼省油的車,從製造生產到使用仍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

 用排碳元兇來做為鼓勵減碳的獎品,環保署這樣荒謬的作為實在讓人哭笑不得,也被環保團體批為「頭殼壞去」。連一個簡單的教育推廣活動都看不到環保署的「環保智商」,只能用無知來解釋。

 政府在施政上的不一致性,我們固然可以批判其「嘴上說一套,手上做的又是另一套」,但若不希望這個現象重複地出現,讓我們陷入無止盡的無奈,我們就不該僅止於批判,更應該探究不一致性背後的深層原因。不管是無知,還是貪腐的道德問題,亦或是經濟發展主義作祟,唯有深入瞭解原因,才能盡早從制度設計或是教育上的改革來對症下藥,有效移除永續發展道路上的障礙。

關於作者
廖桂賢,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建成環境博士候選人、美國賓夕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地景建築碩士、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學士。研究興趣在於永續城市的生態水文環境的規劃設計,曾在台灣任職於社區總體營造相關的非營利組織、並曾是西雅圖專門從事永續設計的建築公司Mithun, Inc.裏的一員。參與過多項獲獎的設計規劃案,也已取得美國綠建築協會所頒發能源與環境設計認證(LEED Accredited Professional)。曾與夫婿旅居德國,同時為美濃農村田野學會顧問。

【延伸閱讀】
當狗屎 也成為綠金》廖桂賢 16-Apr-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缺電嗎 再走一次大門吧》廖桂賢 6-Mar-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32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鼓勵開車 絕非永續政策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