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回顧亞洲四小龍 恢復光景有望

2017/05/30 03:10
3,139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標一: 亞洲四小龍 因301 條款大退燒

「亞洲四小龍」一名詞於1970年出現,直至1990年代開始退燒。九〇年代起,四小龍經濟成長率不復過往的7%,逐漸放緩,加上美國保護主義和301條款的壓力以及國際貿易組織的興起,使四小龍開始調整關稅、改變內部體制。

   

吳得源:「覺得四小龍歷史上崛起/有他很強調的/ 歷史際遇因素/這個際遇呢也許就是一般/我們主流的這個看法/比較少觸及到的/就是冷戰架構」

 

標二:土地改革政策 我國由農轉型輕工業

  →吳得源說,1950年代,南韓及台灣紛紛實行土地改革政策,促進農業轉型,並將剩餘勞力轉移,發展輕工業。而我國至韓戰爆發,連同南韓受美國經濟援助,從進口替代的輕工業轉為出口導向的工業,累積資本。

 

吳得源:「「現在都就是冷戰架構會有/他們需要持續的轉型下去/這裡面我們講發展型國家/四小龍的這個經驗/其實很重要的一個重點/就是剛剛有提到的/就是選擇有發展潛力的產業」

 

標三:成為中美橋樑 小龍恢復光景有望

→亞洲四小龍會不會成為歷史名詞呢?吳德源認為,雖然時過境遷,但四小龍仍有機會,相較東協在競爭上仍有的優勢,如何成為中國及歐美國家的橋樑是恢復榮景的關鍵。

 

 

記者魏莉穎、李可心、蔡芃敏、胡皓宸、翁悅心  /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