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Remaining Time --:-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萃湖添浮島
106年5月27日是端午節四天連假的第一天,很多人早已規劃國內外旅遊,準備好好享受這難得的長假,要將壓力拋到腦後把煩惱束之高閣,但有一群人在濕地達人社大講師陳德鴻的號召下,把吃苦當吃補,帶著手套、雨衣、青蛙裝,還有一顆炙熱的心來萃湖報到,因為萃湖要做人工浮島,其作用是要使生物棲地多樣性、改善水域景觀、淨化水質等功能 。
萃湖近年來已成台北市熱門景點,今年4月15日至5月7日的螢火蟲季,23天吸引了一萬七千多人次前來觀賞螢火蟲。熱潮猶未褪盡維護工作就緊接著登場,這些活動的安排幕後都得有一群人默默的付出才得以順利進行。
萃湖規劃為螢火蟲生態區由文山社區大學認養,因此,維護工作更得加倍用心,為了螢火蟲也為了以此為家的動植物。
雨淅瀝瀝的下卻澆不息志工的熱情,他們個個手腳俐落,鉗子、鐵絲在竹筏中穿插將椰絲毯、龜甲網綁牢,逐步組裝人工浮島。預計要做六塊,大夥兒不畏風雨加快腳步,一塊又一塊的組合起來。
工作如火如荼進行的當下,突然有一隻白腹秧雞耐不住好奇趕來一探究竟,牠感受到志工們友善的態度,也就放心的在萃湖漫步,時而覓食時而沐浴,牠就是如此自在悠閒。
組裝好的人工浮島在眾人齊心協力下緩緩的移入萃湖,這僅只完成一半,接著還要在上面種植三儉草、水菖蒲、大安水蓑衣等水生植物。
萃湖在一群酷愛濕地生態的熱心志工不求回報的付出下,維持著原始美感且適合生物棲息的環境,我們經常在此觀察到快樂的白腹秧雞、藍鵲、鳳頭蒼鷹,聆聽各種青蛙開心的大合唱,以及族群日益壯大的螢火蟲。萃湖在大家的用心經營下儼然已成濕地生物的樂園,市民的綠寶石。
文山公民新聞社 公民記者 施增與 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