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低利率時代,投資太陽能其實是很好的「養老產品」!因為等20年到期後,電站還是可以繼續營運,只是跟台電的採購合約到期而已,它的發電效率可能會差一點,但一定不會虧本。
圖:台達台南廠屋頂的太陽能板(來源) |
整理/曾亭靜(本文內容來自2017/2/27播出之「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
節目主題:「碳金融是啥碗糕?」系列三 綠能融資大不易?到底卡在哪?
受訪者:中租能源開發公司副總經理 陳瑞興(以下簡稱陳)
主持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高宜凡(以下簡稱高)
去年歷經政權轉移的台灣,在新政府上台後喊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比重要提高到20%的目標(2016年為4.8%),但業界多次反映,抱怨相關的綠能融資不到位,究竟問題出在哪?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合作的節目「氣候戰役在台灣」,邀請在台最早切入綠能融資和太陽能電廠的「中租能源開發公司」副總經理陳瑞興現身說法,到底投資綠能發電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有什麼外界不清楚的障礙?讓我們一起搞清楚、弄明白!
中小企業節能做起,成企業差異化競爭利基
高:今年成立40年的「中租迪和」,長年來一直是台灣的設備租賃業龍頭,也是最早主動投入綠能融資的本土金融業者之一,請問當初投入的動機是什麼?
陳:早在7、8年前的《京都議定書》到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中租就發現能源和環保的議題,應該是未來台灣產業轉型或企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多年來中小企業投注在節能減碳、環保議題上的心力相對較小,但這批中小企業卻是中租的主要客戶,所以我們先啟動一個「三一專案」(能源、環境、環保),一方面協助中小企業客戶適應這股浪潮,另一方面也想從競爭激烈的金融業找出我們的差異化,替公司尋找新商機。
我們對客戶做了很多訪談,發現不管是大廠商或小廠商都有節能的需求,只是不知從何做起?或知道怎麼做、卻不知道找哪家廠商?我們先訂了一些不同的授信標準,對有投資節能或研發環保設備的客戶,在評等上給較高分數,雖然某方面來說似乎會提高授信風險,但實際試行幾年後,大家都覺得影響有限。
高:不少金融業都宣稱已經推出鼓勵綠能或環保的綠色金融服務,中租的差異化特色是什麼?
陳:有些銀行的確有提供所謂的「綠色貸款」,但可以結合工程技術、節能評估、與金融服務的,應該只有我們。
中租的先天優勢就是廣大的客戶群,這裡頭有兩種角色,一是提供節能服務的ESCO產業,一是需要節能的業主。但節能投資短則2、3年,長則7、8年才能回收,很多ESCO廠商很難承擔這麼長的資金壓力,有些做不到幾個案子營運資金就短缺了。中租就在中間建立平台,替客戶媒合適合的廠商,也順便提供融資,等於把「技術」跟「融資」綁在一起,提供給有需要的人,解決了業主對節能技術的疑慮,也幫忙抒解ESCO廠商的資金壓力。
高:從設備租賃轉到綠能融資,需要什麼新的人才或專業?
陳:中租起初只對節能提供授信優惠,第二階段慢慢進入「節能融資」,為確保在這方面有更深入的評估和風險掌控,我們開始建立自己的技術團隊,從工研院跟業界挖了很多專業人才。
不管投資、還是產業要做得好,必須有三個因素:資金、設備、跟人才。資金我們相對到位,設備端國內有像台達、新日光、元晶、昱晶等大廠支持,唯獨人才部分是過去缺乏的,這幾年中租花很多心力在招聘「綠金人才」,現在公司(中租能源)裡超過2/3都是理工背景,從材料、機電、大數據、到各種綠能技術背景都有,進來後輔以中租的財務訓練,帶來很大助益。
綠能融資需互信平台,看好太陽能抒解夏季電荒
高:這幾年推廣綠能融資業務順利嗎?哪些是你們的主力客戶?
陳:節能融資一開始的主力客戶是飯店旅館業,他們的熱水及空調都是很大耗能熱點,獲利也不錯,整體看來還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因為很多大企業都有辦法自己做節能。
幾年前因為政府推廣「養水種電」(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屏東縣政府在受創災區引進太陽光電,後來引起其他縣市跟進),讓我們有機會跨入「創能」的領域。那時很多金融機構都響應政府號召,蜂擁投入這個領域。結果不久就發現蜜月期很短,而且又遇到了相同問題,以前的節能融資頂多7、8年,但綠能融資期卻長達20年(保證收購年限),時間拉得這麼長,品質、規劃、和技術更加重要。
至今,中租已累積10萬家客戶在屋頂上蓋太陽能。也開始思考自己蓋蓋看,但從「融資」轉到「投資」,對金融機構來說是很大轉變,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決定投入,並成立「中租能源公司」,截至2016年底,包含還在興建中的,已擁有超過400座太陽能電廠,正式掛表售電的有370幾座,未來規劃每年至少擴充100~200MW(百萬瓦)的電廠規模。
高:為什麼最近很多綠能開發商都傳出融資不到位的怨言,對金融業者來說有什麼執行上的困難?
陳:坦白說,「綠能融資」這件事對許多金融業是相對陌生的,尤其金額又大。比方一個500kW的太陽能電站,投資規模2000~3000萬元,一年產生的現金流300~350萬左右,對銀行來說是很慢的回收,加上是長期(20年)授信,所以金融機構需要很高的可信賴度。
尤其,前年與去年有許多天災造成損失(如颱風吹垮電站),讓金融業承受更大的授信壓力。前年我們電廠發展到50~60MW的時候,天災損失約800~900萬元,去年電廠成長到100MW以上,但損失比例只有萬分之三,因為我們做了很多工程的改善跟克服,才能發電規模變大、損失比率反而降低。投入太陽能後我們發現,儘管長達20年的現金流是龐大財務工程,但這樣只有50分,另外50分在於,從興建過程的設備採購、工程規範、到建好後的維護,都必須花時間建立可信賴度。現在中租除了沒有在第一線施工,其他所有工作幾乎都包進去了。
老實說,現在每kW的建置成本4.5萬到5萬多(大型電站),20年的發電收入約12萬,實在沒必要刻意節省,假使為了前面(施工)省幾百塊,造成後面(修復)更大的損失,對投資者更不好。我覺得建立一個雙方(開發商&投資者)都可信賴的平台,才能夠解決綠能融資中間的鴻溝。
中租能源擁有目前業界最多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容量(來源) |
綠能投資既長且穩,適合當「養老產品」!
高:再生能源的技術有很多種,為什麼中租一開始就鎖定太陽能?
陳:第一個原因是,其他再生能源多數核心技術在國外,但台灣有完整的太陽能產業鏈,做到國內自主應該沒問題,未來供應也較有保障。 其次是考量台灣整體用電狀況,全台的基載容量約45~50GW,真正需要用到這麼多發電量的時候,是夏天的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之間。而太陽能的發電尖峰時段,正好和台灣的海島型亞熱帶氣候相符。第三個因素是,發展太陽能需要非常多的屋頂,雖台灣地狹人稠、土地匱乏,不過有很多中小企業是中租的客戶,剛好可以來發展這塊。
高:最近《電業法》修正通過,中租未來有什麼計畫,像是成立電力公司?
陳:不管是電業公司或是相關事業的設立,中租一直有隨著法令的演變在規劃。不過,我們更努力架構完整的「氣候資料庫」,因為太陽能的選址太重要了。
傳統 PV system(光伏系統)模擬日照時數時,最大關鍵是緯度,緯度愈低、日照愈高,對台灣來講就是屏東。但根據我們的實務經驗,最高的反而是彰化、雲林、嘉義這區域。因為中租在氣候研究上做了很大的努力,有400多個站每天回報即時監控資料。
高:台灣要達成2025年的20%綠電目標,剩下時間真的不多了。關於如何加速綠能建設、釋放綠能融資,你有什麼政策建議可以給政府嗎?
陳:現在這個低利率時代,投資太陽能其實是很好的「養老產品」!因為等20年到期後,電站還是可以繼續營運,只是跟台電的採購合約到期而已,它的發電效率可能會差一點,但一定不會虧本。
至於綠能怎麼跟大眾募資?怎麼協助它「證券化」(如基金或債券)?因為過去台灣沒有經驗,所以很多方面需要政策積極協助。假使我們把品質做好,建立一個可信任的平台,當發電效益可以預測、投資風險可以降到最低,才能吸引金融機構把錢投進來,讓全民共享綠能發展的效益。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綠色投資與氣候援助 期程雙加速 2016/3/9 張楊乾
- 台灣發展綠色金融機制之挑戰 2016/9/12 賴柏宏
- 北歐強風襲台,能吹開離岸風電三大路障? 2016/12/1 高宜凡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