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見識中醫的神奇─老媽白血球1萬3、蛋白尿、尿道發炎都同一包中藥搞定

2017/01/30 15:21
12,271次瀏覽 ・ 7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上上週五2017-01-20我帶老媽去看腎臟科因為她水腫兩三個星期了,經由我每天勤快的泡腳有好轉些,但是還是腫太久,想找醫生檢查一下有沒有問題,結果醫生抽血驗尿做超音波檢查,尿是週五就送檢,週六我疏忽沒去帶老媽到醫院抽血,拖到週一才由養護所護士抽血檢驗,週三做超音波,週四2017-01-26去腎臟科複診,醫生說腎臟有兩顆水泡,但是說追蹤就好,蛋白尿要長期吃藥,給了fylin暢循400mg retard TAB(Pentoxifkyl) 暢循持續性膜衣錠,又問胃好不好?因為中風一年多因為抗凝血劑傷胃,有便血,血紅素掉到6.6,差點要輸血的經驗,醫生又加了胃藥,Omezol 20mg (Omeprazole)瘍寧膠囊20公絲"生達"[架B9].拿了一個月的藥,和兩個月的慢簽。而抽血白血球1萬3,說是敗血症且發炎指數250正常值是低於150,要住院了,我看老媽的精神還好,怎樣都不覺得需要住院,醫生說不然拿二線的抗生素回去吃,他建議我們去看感染科。我一直都認為二線以上抗生素要留到生死關頭才用,就請醫生幫忙掛泌尿科,因為老媽經常看,腎臟科我們很少看,可能是第二次而已。

照片

照片

來到泌尿科,我們掛46號最後一號,當時才10幾號,我有備而來,拿了養護所帶來的尿管請這裡的護士幫忙換管,因為這次換管換的不是可以留在體內一個月的矽膠管,這種材質只能兩個星期,比較容易感染,我希望老媽用好一點的材質,不惜一個星期就換掉,等到換好再回到診間,才看到20幾號,但是已經將近中午12點了,我和護士打聲招呼就先帶老媽回養護所吃中飯休息,自己回到診間等候。醫師看到數據也是建議要拿抗生素回去吃,預防惡化,如果不拿藥則交代一旦發燒要趕快來看急診住院。我不知該如何處理,不拿藥好像讓老媽處在危險狀況,拿藥又違反自己沒症狀不吃抗生素的原則。最後我和醫師商量是否可以再驗一次血,就驗最重要的一個數據,如果有問題我就拿藥,結果醫師認為事隔三天數據可能會有變化,同意再驗白血球和驗尿。但是已經將近一點,醫生要下診了,我只能回去抽血驗尿,下午再掛號看結果。

當時我想到不要太早進去養護所,等到他們比較有空再請他們幫忙抽血,所以我兩點之前才進去,請他們幫忙抽血,護士還是在忙,我只好再推老媽去醫院檢驗科抽血。想到自己疏忽了應該盡早在一個小時內從老媽的尿袋中取尿做檢驗,否則尿袋中的尿就會長菌的,但是沒辦法,好再出養護所門之前,我請他們倒光尿,裡面的尿是新鮮的,但是尿袋還是已經會長菌了,我要記取這教訓,以後一定要在換尿袋後的半小時內倒出最新鮮的尿液做檢驗才準確。好在驗尿結果和之前的結果相同,沒有變差。

來到泌尿科,在等候當中,看到之前讓我第一次瞭解抗生素不需要吃滿一個療程的醫生得到2016醫療典範獎,我很高興,很可惜不知道他得獎的事蹟是什麼?另一位住院有照顧到老媽的住院醫師也得到優良住院醫師獎,我帶著老媽去向他道賀。同時請教他老媽如果週一就抽血檢驗出有敗血症,但是竟然現在還沒有症狀,是否是因為週一下午,我帶老媽去看中醫拿藥,且因為醫師建議不要吃堅果類、不要吃生冷水果汁,所以有改善呢?他告訴我藥是很廣義的,很多時候醫師建議多喝水,也是一種廣義的藥,不是只有西藥才是藥,這與我的理念很合,這也是為何老媽已經將近一年半沒有拿慢性病處方簽,而血壓還時能夠維持在正常合理範圍內的緣故,因為我們有用食物和礒谷式力學另類療法來調理身體,有林克彥教授做後盾做我的精神支柱。和林醫師談為回到泌尿科,看到抽血結果,竟然已經降到8千9了,沒有發炎,醫生說不需要再開抗生素了,而尿道感染指數和之前相同沒有變化,還可以再觀察,真是上帝保佑。

我想到拿腎臟科治療蛋白尿和保護胃的胃藥都有警語要整顆吞服不可咬碎,請教過藥劑師說這種藥只有這種長效藥沒有短效的,是無可奈何的選擇。我不願老媽冒整天的藥效,要急速的磨碎吃進去,心裡很不踏實。

照片

我不願意冒這個險,想到也許可以同樣回去中醫師去詢問可否加其他的藥來處理,就不吃西藥了。想到這裡我就回頭,帶老媽回去看中醫。掛號櫃臺說健保不能給付因為我們剛在週一拿七天藥,還有三天藥不能看健保只能自費,要先收錢包括藥錢共三百元。看到中醫師我很高興給她看檢驗報告,同時請她加開腎臟科有關蛋白尿和泌尿科尿道發炎的藥,結果醫師出乎意外的告訴我,原來的藥就已經考慮到,因為中醫的痰濕不僅是肺部連腎臟、泌尿系統都管的到,真的好神奇。

照顧老媽我的原則是以西醫的檢驗為輔助,看看醫學上的數據狀況到哪裡了,不是急症就用中醫調理,想到已經用益生菌調養了幾個月的腸胃道,很不願意輕易用抗生素殺死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好菌。看來我的策略是成功的,平常用自然/另類療法:礒谷式力學綁腿健康法、香功、氣功調理、食療。。。有狀況用西醫檢驗看情況如何,還有機會則用中醫調理,這就是照顧老媽的這四年半來摸索出來的照顧模式,看起來還滿不錯的喔。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