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品德解密中正生-什麼是品德 規範、倫理與美德

2009/05/14 18:01
8,95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吳穰蓉/中正大學報導】

  你知道什麼是品德嗎?是柏拉圖所認為的「品德是教導的問題」,還是國小所聽到的「自律、負責守法、尊重、禮貌」?其實這些都是品德,而品德每天就在出現我們的身邊。

照片

小朋友透過清掃大吃的服務,從中學習要對自己與週遭環境負責任。

                                                                                                        圖片來源/李國煒提供 

自己對自己行為負責

  生活中就可以學習品德,AO生命品格教育社牧師李國煒說:「小朋友頑皮去踢椅子7下,我就請他向椅子道歉7次,不然就請其他小朋友來看他道歉。」從小朋友的犯錯中,以軟性指導的方式讓他面對錯誤,知道自己不應該任意破壞公物,而這就是從錯誤中學習品德。大部分教授認同品德就是自己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例如告訴小朋友踢椅子的結果就是椅子損壞,因此要向椅子道歉。而如何讓年輕學子學習品德,今年教育部部長推動品德教育政策,將品德教育融入課程中,期許學生們在成長的過程,能夠培養對自己行為負責任的態度。

品德三層次

  對於品德是負責任的態度,可以分成三個層次來定義:規範、倫理與美德。以第一層面規範而言,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我們一出生就開始遵守著不同的規範。以大學來說,上課要準時、進教室請脫鞋與校園內禁止吸煙等等,這些都屬於規範,勞工系副教授劉世南說:「中正大學學生在規範這方面算是守規矩的,有可能是學生本身素質不錯,或者是中正民風純樸所影響的。」第一層的規範屬於消極性的品德,意味著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行為上的限制,因此學生遵守規範後,應該往第二層的倫理邁進。「整潔衛生是中正學生應該要加強的,因為我常在通識教室地上發現很多垃圾。」企管系副教授曾光華說道。大學自由度高,大部份老師不會限制學生上課吃東西,但是學生應該將自己的垃圾帶走。倫理所談論的就是行為中的好與壞,沒有嚴格規定未帶走垃圾的學生都要受到處份,但是將垃圾留在教室卻會對其它使用者帶來困擾。品德從自身的約束擴及到對他人團體的影響,因此品德的高低會連帶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有了第一層的規範與第二層的倫理,最高層的美德則是如何去幫助別人,以紫荊影展「點星光照夢想」的活動為例,學生透過認購公益帽子替罕見疾病患者募款助,這就是美德。面對如何提升美德,曾光華說:「讓學生與社會脈動連結,協助他們打開眼界,中正學生是可以帶動的。」大學生在幫助弱勢團體的過程中,可以從中了解對方的困境,學習設身處地的替人著想。因此學生在人際關係處理方面,比較能夠將心比心的替對方思考,學習圓滑周到的處理事情。美德其實可以從小就開始培養,李國煒說:「我帶著小朋友一起清掃大吃,讓他們對自己的環境整潔負責,之後他們就知道不要隨便亂丟垃圾。」從自己對身邊的事物開始負責到幫助別人,這些都是美德,也是品德最高層的目標。

  品德不只是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更是良好的生活態度與尊重他人的美德,因此無論品德的高低與否,品德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相關新聞連結:

從品德解密中正生-校內外看中正 品德態度大檢測

從品德解密中正生-學生品德不佳 應加強自律

從品德解密中正生-操行成績數字化 學生品德無法猜

從品德解密中正生-企業倫理應遵守 職場實習大不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