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品德解密中正生-操行成績數字化 學生品德無法猜
【記者吳穰蓉/中正大學報導】
「80分」、「嘉獎」、「優」等,這些評語並無法完整地呈現一個人的品德,但是大學成績單上的操行成績卻仍然保留這些評語。
在中正大學,操行成績秉持著人性本善的標準,統一由學校給予學生85分的基本分。操行成績的高低則透過社團獎勵或者各系所給予獎懲,依照獎懲程度進行分數增減。大學操行成績依照個人行為的好壞作分數計算,所以在大學成績單中,操行分數只能看出學生的外在行為表現,無法再更深層的探討學生日常生活品德。
國小操行成績更名為日常生活表現
「操行成績:優。評語:熱心助人、積極進取。」過去小學的操行成績與評語現在已看不到,因為教育部在2006年統一將操行成績更名為「日常生活表現」,而過去的綜合性評語改成敘述行為。面對評分方式的改變,是否能更進一步了解學生品德狀況,嘉義市民和國小教師黃珮選說:「綜合性評語只能籠統表現學生整體情況,但是具體行為卻可以讓家長明確知道孩子在學校做了哪些事情。」以日常生活表現欄位為例,學生如果參與社區環境清潔,老師就會在欄位上填寫「協助社區打掃」。由於具體的陳述事實,若學生有偏差行為,家長能夠更直接了解孩子的問題。在品德的提升方面,學生比較能知道自己應該改進的地方,以及自身擁有哪些良好的行為。
國小的「日常生活表現」,老師將學生做過的事蹟,以陳述事件方式取代分數。
記者吳穰蓉/攝影
大學操行數字化
由於大學上課方式與國小有極大差異,且大學教授與學生相處時間比國小短,因此,大學操行成績的評分無法完全呈現學生日常生活的行為與品德。企管系副教授曾光華說:「一個人操行85分,另一個人操行90分,所以90分的人品德比85分的人來的好嗎?」5分的差距,無法評斷兩人的品德高低,因為數字化的操行成績無法讓人了解學生是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的品德難以用數字呈現,成教系教授李雅慧說:「我著重在與學生平常的互動,透過與學生一起吃飯與聊天,了解學生的行為與想法。」比起操行成績的數字,部分教授選擇實際參與學生的生活,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品德。
大學操行成績以數字呈現,無法看到學生多層面向的行為舉止,也難以了解學生的品德。雖然操行成績無法判斷品德高低,但以後你收到成績單時,還是別忘記看自己的操行成績。
相關新聞連結: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