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橋遺線空間 我家戶外小客廳
萬盛橋遺線空間 我家戶外小客廳
12月17日找尋「依山小綠洲」在文山區興隆路一段83巷內,以「翻轉後巷行動--依山生活的午與夜」為主軸舉辦活動,藉了解社區民對萬盛橋遺線空間OPEN GREEN初步規劃的想法。
萬盛里徐福進里長說:
----市政府都更處想在都更後能恢復舊有的〈綠地〉原貌,這邊雖然還未都更,但希望鄉親能先提供寶貴意見,看怎麼來規劃。
----〈萬盛溪上游〉被切斷了,整個水就流入興隆大排,萬芳以下這河段也在興隆路137巷的地方也接入興隆大排,我們後面這段到80號那邊只有本身的排水,外面的水也只有下雨的水。
與會的社區耆老、各界相關人士,也在晚宴中提出許多各種想法,他們說:
〈談話內容要點〉
----這個空間裡建議將來做的時候就要有一個串聯性的一張圖,讓人知道,這是從哪裡過來,現在站的位置是在這條線的哪個點上,或許是一個解說牌。希望這個計畫能夠落實下去,我這心態是就住在這麼近,剛好有機會,想要回饋造福鄉里的這種心情。
----剛剛里長就說,在民國70幾年十時,就提出把這地方變成綠地;今天就請在的的鄉親,來看看你們的想法、有甚麼問題。
----剛剛下午與這裡的社區居民有些互動,他們說其實也希望文山區有一些改變,但也怕改變會不會很大。另有老師剛說是不是有人年輕時曾在這裡談戀愛,巧合的是我們有兩三組同學在規劃,主題就是希望讓這裡有想戀愛的感覺。開始我也覺得他們年輕人是不是真的太過浪漫了,蠻巧的。剛開始時文山社大鄭校長提到說,當時騎著腳踏車淋著雨跑18個點,我也就是其中一人。
----〈Open Green〉機會來了,我覺得30年的奮鬥很不簡單,現在時機來了就要把握機會,慢慢順理成章的去做,大家可共同一起認真的去愛護環境,這些現在已不必再多講了。
原來這巷內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小「萬盛橋」,曾經有一條小溪叫「萬盛溪」流過,後來小溪變成了排水溝;都市發展另建置興隆大排後,河道被截斷,遺留這段水道一度髒亂不堪,之後加蓋形成了現狀。
為配合市政府未來都更的推動,「找尋依山小綠洲」Open Green社造初步規劃,將萬盛橋河道遺線空間設想為「戶外小客廳」:它在晚間可以是社區的晚宴、聚會議事場所;平時是小朋友的遊戲場所。
17日的活動,在白天,就結合景美地方文史特點,設計了展覽、解說、遊戲項目;設置了:來當水博士、後巷的未來、依山願景牆、青年人看景美、認識種子、重現煤炭球等攤位,讓小朋友及社區民眾在遊戲與解說互動過程中,認識文山區的文史故事,以及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環境保護、水資源運用等觀念。
在晚上,又將遺線空間設想成社區居民的聚會場所。因此,以舉行晚宴形式邀請社區耆老、民眾聚會,對社區與環境改善願景、遺線空間改造等議題表達意見。
大半天的活動,讓大、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同時也藉溝通,表達他們對社造Open Green規劃的看法,凝聚了共識。
台北市將在明年中舉辦世大運,也藉此活動機會向社區民眾宣導,讓更市民更了解世大運籌辦情形。
公共荒廢空間如果透過社造,可以變成我家戶外小客廳,為社區所用,何樂不為。但有機會不把握,若讓都更計畫先動,萬盛橋「遺線」OPEN GREEN失去先機,可能變成萬盛橋「遺恨」,是社區的損失,也將後悔莫及。
公民記者 邱明 報導 2016/12/24
在PeoPo的相關報導
1.景美仙跡岩下的故事-依山小綠洲 2016/11/28 wenkuei 報導
https://www.peopo.org/news/324475
2. 仙跡岩旁找尋「依山小綠洲」 2016/11/29 邱明 報導
http://www.peopo.org/news/324667
3. 在我家後巷辦派對--找尋「依山小綠洲」〈二〉 2016/12/02 邱明 報導
http://www.peopo.org/news/324847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