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亭蓉、陳詩妤台北報導】對折一張張金紙,丟進金爐,燃燒的濃煙竄出。這樣虔誠的祭祀行為,反而加速空氣污染。因應環保,也顧及民眾的健康,台北市民政局11日推出「以米代金」的政策,發放22000包平安米到24間宮廟,希望民眾祭拜的時候,以平安米來代替金紙。
台北市民政局宗教禮俗科約聘督導謝志一表示,祭拜與露天焚燒紙錢在民間盛行,對整個環境的影響很大,所以民政局倡導以平安米的方式逐步代替金銀紙錢。
台北府城隍廟服務台員工廖麗珍表示:「有客人來,我看他拿金紙,我就會說:『小姐,你要拿這個米,我們這是以米代金。你拿一包去拜拜,城隍爺知道,祂會保佑你,你又可以拿回去吃平安,我們的金紙又不用燒,很環保。』」
據行政院環保署與民政局統計,民國102年全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27萬公噸。其中,台北市金紙集中燃燒量就佔有將近1300公噸。依照每燃燒一公斤紙錢,將產生1.5公斤二氧化碳來換算,將產生1944公噸的二氧化碳,佔了全國碳排放量的千分之七。氣味嗆鼻的濃煙 讓附近居民與祭拜的信眾不堪其擾,因此許多民眾大力支持,願意改變原有的祭祀行為,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謝志一表示,近五年來民政局在倡導「心誠則靈」,紙錢應該減量、減半,甚至減到一個不是以量化來代表信仰的行為。大量的焚燒金紙並不是宗教本意。當環境的變化這麼大的時候,除了焚燒,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方式。
台灣省城隍廟信眾詹淑娥說:「這樣比較環保,因為你燒金紙出來的煙,那個氣不是很好接受。」
「以米代金」的構想不旦符合環保,同時實用,又合乎信仰文化。信眾祭拜後,可以選擇將平安米帶回家食用,或是交由廟方捐給慈善機構,讓平安米發揮最大效益。
台灣省城隍廟董事長詹鈴權表示:「廟會把這些米拿去做愛心,所以一舉兩得。我們是用先試辦暫定的方式,就是怕有一些人他還沒有反應過來,他要拿金紙也可以,但是旁邊有人在疏導勸說。這幾天反應還不錯,把他說明白一般都可以。」
民政局和廟方一同宣導「以米代金」,希望信眾逐漸接受這樣的替代方案,也期望各間宮廟在試辦期後,仍延續「以米代金」的祭拜習慣。
謝志一表示:「有的以米代金,有的以糧代金,甚至有的以蔬菜,在地的食材。所以各個宗教寺廟,或許透過這樣一個示範的過程,能激勵他們願意從另外一個思考上去看。」至於什麼時候完全地替代,仍然不適用一個強制的法令限制大家完全不能燒金紙。至少一些地方上的大廟在這一波示範推動後,願意用自己的方式,使用替代品來參與這樣環境保護的政策推動。
未來期盼結合在地特色,使用當季農產取代金紙,讓祭祀方式與時俱進,能夠永續發展。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