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工藝沒落的今日,「磚雕」藝術也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陳逢顯先生,長期耕耘於雕刻領域,看見即將消失的磚雕,決定走進群眾,為這門技術尋找新起點。
磚雕這門工藝,只要一塊磚、一把刻刀,可以輕淺勾勒,也可以立體仿真,呈現手法多變,大家都能輕鬆上手。經過整胚、構圖、雕刻、窯燒的製作過程,就可以完成一件百年工藝。
磚雕大抵上可以分為窯前雕跟窯後雕。那一般生手,我們是以窯前雕為主,因為它們比較容易上手、比較容易雕刻。
磚雕的部分的話,其實它比石刻、木刻來得簡單很多,其實經過我們的改良,它全部都是以窯前磚的方式在進行,其實初學者的話,非常容易的可以去進行,那就不用擔心,我美術底子不好,然後做得不好,其實都不用。而且它的材料,什麼東西都非常簡單,那你在家也可以自己製作。
隨著建築工法演進,磚雕工藝已日漸式微,磚雕師傅從全盛時期的上萬人,到現在僅剩數十人,瀕臨失傳的困境。為此,雕刻家陳逢顯將位在新店的住家改造成雕刻館,扛起推廣磚雕工藝的責任。
現在是一個比較屬於一種功利、現實的社會,年輕人學技藝,他在乎的是能不能夠溫飽、能不能夠有商機、能不能夠有獲利。所以說磚雕技藝,你不是一下子就學會的東西,所以說短時間,必須要付出、投入很多,年輕人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這也是磚雕薪傳瓶頸的地方。
陳逢顯除了在雕刻館教導門生外,更走出工作室,與民眾分享磚雕的樂趣,例如:下城社區的百人磚雕、雙城國小的磚雕教學,都是推廣磚雕工藝的展現。
這二三十年,我一直的有對外授課、演講、互動DIY,很多的學校機關團體我都有去。博物館的一個功能,主要就是說有作品在這裡展示,可以來這裡參觀、學習。
未來的話,我們是希望,這個東西我們會不斷進行去各個國小授課,然後在這個公共空間,進行一個大型藝術裝置,希望更多人能看到。
磚雕工藝脫掉傳統的面貌,與在地結合,走入民眾生活中,老工藝找到新的出路。
淡江新聞 陳照宇 江培瑜 採訪報導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