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悅登山遭蜂襲 化險為夷總堪驚

文字-A A +A

愉悅登山遭蜂襲  化險為夷總堪驚

 

※ 蜂去蜂來山色裡,人笑人哭山徑中,登山未捷身先死,長使山客淚滿襟。試問虎頭蜂知幾許?一徑煙草,滿山風絮! ※

 

    蜂襲何妨山客行?登山碰到虎頭蜂恐怖嗎?答案是:恐怖極了,有人連靈魂都嚇出來了!登山遭遇虎頭蜂,誰能有「破百萬之陣,摧九虎之軍」把握?若處置不當,淚灑西風一片冰是可能的?在山徑上與虎頭蜂遭遇了,怎麼辦?很多人從理論、從實務上去提解方,希望把傷害降到最低,但有用嗎?答案是:有的有用、有的沒用!端看你怎麼用、用的時機與方式是否恰到好處,外加一點點好運氣?

    報載10月15日在新竹縣關西鎮石牛山(標高670M)發生一起虎頭蜂螫人,最慘者滿頭有數不清的蜂螫,前胸、後背、雙手也都被螫了近30針致死山難。報紙標題寫著「殺人蜂」,既太過驚悚又有點危言聳聽?據現場搶救的消防隊員鍾某說,「他從1名男性輕傷患者的頸部拔出了蜂刺,發現長達1公分。他以此比對現場被打死的虎頭蜂,搜尋圖鑑後確定釀禍的就是中華大虎頭蜂。」他又說「民眾在野外如果真的不幸遭遇虎頭蜂攻擊,一定要馬上循來時的『原路』逃跑,不可以滯留在原地。循『原路』逃跑,是因為來時平安、沒有蜂螫,代表蜂窩不在前述路徑上。」(據悉,日昨該蜂巢已被消防員摘除,中華大虎頭蜂窩70×60cm大,至少抓到2千隻,含蜂蛹、蜂巢在內,重約40公斤)

    有一則與蜂有關且很扯的新聞,發生在2009.10.苗栗縣一名31歲女子,騎機車行經稻田時,突被蜜蜂螫右胸口,她當時把蜜蜂揮走,就不管它。回家後,右胸非但沒有腫痛,本來A罩杯隆成B罩杯的右乳,急速變扁,找醫師檢查,才發現以前隆乳放進去的鹽水袋上有個小孔,就是蜜蜂螫她的部位。醫師看了直呼:「不可思議!」這是事實(允宜重點防護)也是奇聞。

    百岳老查自登山以來,或獨攀,或團體行,很多次與虎頭蜂正面遭遇,幸運的是迄今還未被虎頭蜂K過!其中最驚悚一次是多年前在奇萊東稜最後一天,隊伍在路徑旁大石下小空地午餐結束前刻,有一隊員忽喊其被虎頭蜂噴尿在頭髮及眼皮上方,接著大批虎頭蜂圍繞其近處,鄰近地區亦出現很多蜂群,蜂聲已大作,領隊立即帶大夥往山下出口方向「逃竄」,百岳老查擔任該隊伍之押隊,於第一時間套上防蜂網(即一般家庭用60×60cm之洗衣網),待隊員均離去之同時,揹起自己之背包,並將隊員遺留之背包一併揹上,兩腋下挾著隊員留下之帽子、手套、水瓶及登山杖,立即往反方向(上坡)前進約20公尺(大夥是往右下方而跑),企圖將大批蜂群引往反方向,期使大隊伍容易脫困。百岳老查在往上坡處停下(夾在腋下之物已全數散落),發覺到處都是蜂群,聲撼半山腳底寒,宛如四面楚歌聲,令人魂散心驚!經驗告知此時應冷靜沈著且立即將雨衣雨褲穿上,待全身防護已備,心中已甚為篤定,慢慢將散落之物品逐一撿拾打包,用眼角移光看面前及周遭盡是密麻麻之蜂群「惡形惡狀」作攻擊樣,百岳老查好整以暇地揹著兩個背包再循正確山徑而下與隊伍會合,結束這第一回合之驚魂(其中兩隊員被螫各1針及2針)。

    其實,每年國內遭蜂螫的案例很多但致死案例卻不多,遭蜂螫後會有過敏反應、毒液反應,過敏反應可大可小,因人而異;以前有位認識的山林獨行俠阿山哥,他被虎頭蜂螫了13針,沒上醫院卻安然度過,但有些特殊體質者可能「一針斃命」?目前醫學上並無針對蜂毒專門的解方,但奉勸那些「中獎」者下山之後,不管有無異常反應,最好都到醫院去走一趟,以求妥當!因不知會不會留下一些無法預測的後遺症?

    虎頭蜂攻擊遊客或登山客時有所聞,不管郊山或高山皆然,在台灣幾乎3000M以下山域都有虎頭蜂的身影。2005年10月30日,台北縣某山會一行46人大隊伍在「南三段」行程,於烏瓦拉鼻溪往上陡升坡,遭虎頭峰群起攻擊(傷者說當時約有千隻),造成1人亡故,6人受輕重傷,該隊伍有位被螫傷者說,「他走在中間位置,聽到有人喊有蜂,他就已經被蜂群圍攻了,他直覺的趴下不動,用毛巾遮住臉部,還穿兩件衣服加手套、帽子,仍被叮得受不了,最後不得已丟下背包,跑了幾百公尺才脫離蜂群攻擊。」該事發後三周,百岳老查南三段行經該處,在離山徑左側約20公尺斜坡樹幹尚吊掛一蜂巢約55×85cm大,見該尾稜山徑兩旁,傷亡者所遺留之物以及搶救所臨時製作之簡易擔架、睡袋等物品散落一地,足見當時戰況之慘烈與驚慌之程度。血淋淋教訓,各領隊嚮導及登山客怎能不小心應對?

    總結一些防患或與虎頭蜂遭遇時之處置要領,與廣大山友們交換心得:

1.用無懼的專注擁抱即將發生的一切。山野活動時偶會遇到1或2隻巡邏虎頭蜂在你附近盤旋,若遇到這情況不管是個人或隊伍,應當力求鎮定,領隊或嚮導一定得提醒隊員行進速度放慢且輕輕地走,每個人的距離拉長10M以上,此時不宜講話更不宜比劃動作,避免有被虎頭蜂誤為「敵意」的動作、大振動或大氣流產生,原則上從發現巡邏蜂到離開其「勢力範圍」,保守點的距離約在300公尺以上?

2.山有不測風雲。當隊伍遭到虎頭蜂追擊時,最後一位押隊嚮導應立即喊「趴下」,並立刻找根木頭等之類物品,在自己的上方旋轉一圈,就丟向邊坡或順風處(當然要遠離隊伍)。據悉,虎頭蜂是追著入侵者的氣流,當人突然趴下不動,表示該氣流終止,應迅速用木頭之類東西製造新氣流代替,轉移虎頭蜂追擊目標。此計若無效,則要趕快起身逃離現場。

3.你是你自己的主宰。虎頭蜂大抵只攻擊有敵意之動物(人),因此對你身上穿什麼衣服、身上有無擦香水大抵是無多大關係的。有人認為身上噴點殺蟲劑或「克蟑」之類藥水,或點根菸來燻,恐其驅蜂力極其有限?關鍵在敵意!關鍵也在有無確實的裝備防護!

4.希望你可以徹徹底底度化這遭遇。單薄的登山衣物是無法抵擋蜂針的,甚至連工作棉手套都會被蜂針螫穿,因此登山兩截式雨衣是最佳防護裝備。如果你戴的是工作棉手套,遭遇蜂況時,最好把手掌縮到雨衣袖內。(類此脫困的裝備每次上山前都要逐一清點,平時即要多加演練,縮短著裝時間與確實性)

5.事到萬難須放膽。在山徑上與虎頭蜂遭遇時要不要跑?這是個難回答的問題!因當時狀況(含路況)太複雜多樣且多變,難以概說!上則新聞說「退回來時路」,但如果是高山縱走路線且已深入時,往回跑似乎不是好的選項?更不宜亂跑有墜崖之虞?最好的方式,就是一發現有點跡象時,隊伍立即停下,即刻作防蜂著裝,因此在行前會議時,防蜂頭罩(網)列為必帶裝備,隊伍出發前要檢查,不管重裝或輕裝,防蜂罩都要帶著且擺在伸手可立即取出之位置,自己要多練習取放與穿戴。

6.行安思危,遇危有備,有備則無患。建議所有登山客每人準備一個防蜂頭罩(可用60×60cm的洗衣網代替,有細孔目與粗孔目之分,選粗孔目的才不會遮住視線)第一時間先讓蜂群無法侵入頭頸部,最好戴的是寬邊帽撐開防蜂網,再立即穿上雨衣(雨衣要放在背包最上面),不要驚慌,徐徐而行,安然脫離蜂區。

    全世界有23種虎頭蜂,台灣就有7種之多,其實虎頭蜂其直接毒性並不高,有研究指出也許被叮200次以上才有危險性?但可怕的是,虎頭蜂的蛋白質會引起人類身體的過敏反映,因此有過敏體質者比較容易因過敏而休克,甚至有致命危險,登山客絕對要把虎頭蜂當一回事來加以防範。走過一段路,總能有一次領悟;經歷一些危疑震撼之事,才能更看清屬於山的面目。淡定,故不傷;淡然,故不惱。本文很長,旨在提醒岳界朋友,秋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也是虎頭蜂出沒最頻繁且攻擊力最強之時,人人相互提醒,真正發生蜂群攻擊時,領隊嚮導絕對要冷靜指揮因應,且莫再「節外生枝」,引發憾事。是之盼!

                ~  百岳老查 2016.10.24

 

附 記:本照片是百岳老查平常登山時所用之60×60cm洗衣網「防蜂罩」,既便宜又簡單。放在背包外面小側袋內,不必下背包伸手就可取得。(若配上「寬邊帽」撐開,其防護功能尤佳)山友們,準備一個,如何?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6.02.04

winda tsai

加入時間: 2016.02.04
737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愉悅登山遭蜂襲 化險為夷總堪驚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0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