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然之旅(一)---石油不見了

地區:
標籤:
文字-A A +A

文/林雅茵(荒野台南分會長,成大建築系畢業,法國凡爾賽建築學院碩士,曾任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專案組長、台南縣政府城鄉發展局城鄉設計課代理技士)

2004年5月至11月間,雅茵遠赴北美奧勒岡洲、田納西州研習自然建築,度過了近兩個月的敲敲打打生活。這段期間和外界鮮少聯絡,也讓她度過了生命中一段非常特別的生活體驗。

每天到森林中撿拾可以建造房屋的木頭,每天的食物都是親手栽種的蔬果(研習營是全程吃素的喔!)每天的生活非常充實而忙碌,白天和其他來自各國的夥伴共同創造一間房子,晚上則回到自己樹林中的帳棚數著天上的星星。這幾個月的生活,除了建造房子,雅茵還利用許多機會到各地去參觀,並且用交換打工的方式,來賺取一些生活費與工作機會。

前晚做了個夢,夢見回到臺灣和家人在一起,然而大家都很恐慌,股市崩盤,社會劇變,因為石油就快沒有了,僅剩的石油貴到只有最富有的人還能用得起。這不是什麼夢境預言,只是單純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且應該和我這幾天正在閱讀的書《THE PARTY’S OVER-Oil,War and the Fate of Industrial Societies》有關。

這一、兩年中,聽偉文提起另一本關於石油產量日漸減少的書《The last Hours of Ancient Sunlight and Unequal Protection:The rise of corporate dominance and theft of human rights》不下十次,從來沒認真想過找來看看。也沒什麼特別的原因(雖然仔細想想,應和我的個性有關),對於那些我無從著力的外在現象或事實,從來很少能引起我的興趣,讓我的情緒跟著激動或沮喪,更多時候我看它們就如同日復一日、不斷發生的政治或社會新聞事件,千百年來如此,沒什麼新鮮,最多是提供人們茶餘飯後多些煽動的話題。

有沒有石油這件事,雖則可能對我未來的生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然而這既不是個人能力範圍內可以改變的事情,自然引不起我進一步閱讀瞭解的興趣。只在看到幼小的孩童或青少年時,心裏偶爾飄過一絲憂傷的念頭:「他們的未來會是怎樣的未來呀?!」

來到「農莊」(THE FARM,in TENNESSEE,U.S.A)後,再度聽到關於這件事的專題演講,也在書店看到不少專書討論,同時聽說冰島打算在十年內以地熱取代現有能源,成為不需依賴石油的國家,至此,我漸漸覺得這件事情是真的要來了,至少我的後半輩子是逃避不了了。

如果這些作者的研究屬實,一方面世界人口快速膨脹,永無止境的現代消費生活型態與經濟成長壓力,無可阻擋地導致對石油的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現今任何可期待的替代能源,最新科技與預備取代石油的各種配套措施,其研發與普及的預期速度,以及其可能取代石油能源的比率,均遠遠落後於石油耗竭的速度,那麼,雖則在更遙遠的未來,因為被迫從石油消費的生活型態轉型,同時在樂觀的思考與積極的作為下,人類尚可期待一個更自然與合理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此之前,人類文明勢必要經歷一次極大的劇變與考驗。

果真如此,那麼,臺灣如何因應?我們的社會到目前為止做了什麼準備來迎接必然的變化?

一位荒野伙伴為了在台北自家的屋頂上裝設太陽能板與雨水回收設施,經歷因應現行法規的困難以及試圖與鄰居溝通不成,最終放棄。工研院對於太陽能光熱與光電的研究似乎已到相當的程度,近年來,雨水及中水回收在政府的宣傳與輔導下,似乎也已見成效,水資源因為土地不當與過度開發似乎已快走到窮途末路,但偶爾也聽聞風力發電的發展。

然而,真到了沒有石油能源或貴到用不起的那一天,這種種未經整合的努力真能取而代之?核能看來似乎是茫茫大海中的救生圈,可是核廢料的高度污染性與層出不窮的核能電廠意外教人卻步三尺。我們的各種基層建設建立在石化能源的基礎之上,我們的日常生活用品有七、八成來自石化加工產品,我們的國土規劃與土地分區邏輯建立在由石油能源支持的生活與消費型態上,農地變成工廠,沒有了運輸工具,都市人連吃喝都成問題。可是在需要整合各種資源以尋求未來生存之道時,我們還在不斷地興建二、三十年後不知道還有沒有車輛行駛的道路。到目前為止,每年都依賴大量能源來修復因不當開發而導致的各種環境災害,未來呢?

同在這裏的日本人KIYO相當樂觀。他學的是人類學,15年前放棄公家的高職,在日本東京郊區獲得土地與資金的支持,開始自然農法的實驗農場。8年前起每年開設工作坊,教導東京人如何改變現代的消費生活型態,重新找回健康的生活方式,發揮每個人原有的創造力,結合傳統的生活智慧與現代的再生能源科技,以回歸自然、與自然合作的方式,逐步經營在個人能力範圍內或經由社區共同合作,在食衣住行等人類基本需求上達到自給自足的永續生活。近8、9年中,他經由各種管道取得日本政府的支持,每年訪問世界各地不同的傳統聚落或新近形成的各種理念村與生態村,計畫這次研習回國後開始在日本建立他的第一個生態村,並逐漸在日本與亞洲各地推廣,成立一個獨立的亞洲生態村聯絡網,同時與現有的美洲、歐洲與非洲、亞洲與大洋洲(目前由澳洲代表)三大生態村聯絡網串聯。他相信經由累積的努力,這股重大的政治與社會變革會在時限前來到與完成,緩和原本可能因石油耗竭而發生的劇變。
石油已不再能維繫現代文明昂貴的生活方式。對於自然建築、永續生活的方式,以及西方這幾十年來逐漸發展成形的理念村或生態村理念,經由實際的體驗、不同角度的討論以及沒有壓力的思考,在我心中,一個可能的著力點逐漸成形。
荒野近十年來傾全力投入生態保育的領域,其成果有目共睹。面對這個人類物種存續的課題,我們是否能從根本放棄由石油建構、支持的現代生活型態,為臺灣人找出一個可長可久的生存之道呢?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56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6.20

荒野保護協會

加入時間: 2007.06.20
320則報導
4則影音
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20

在台灣看見熱帶雨林-婆羅洲野生動植物巡迴展

2023-12-05
瀏覽:
3,688
推:
0
回應:
0

賞燕熱潮,即將襲捲今年夏天!

2023-06-28
瀏覽:
4,879
推:
0
回應:
0

荒野循環零廢棄志工講師培訓開跑了

2023-06-15
瀏覽:
3,555
推:
2
回應:
0

蟹天蟹地.護蟹有你──淡水河口守護陸蟹行動

2022-11-04
瀏覽:
2,175
推:
0
回應:
0

畫出一篇綠色大地――綠色生活地圖

2022-08-24
瀏覽:
3,938
推:
0
回應:
0

五股賞燕季|我與燕的距離

2022-07-20
瀏覽:
2,435
推:
0
回應:
0

護蟹行動─找尋謝蟹的方法

2022-01-06
瀏覽:
2,420
推:
12
回應:
0

2012地球一小時

2012-03-21
瀏覽:
5,991
推:
5
回應:
6

回歸自然之旅(一)---石油不見了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6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6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