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是隨員當道 不如說是皮包幫升天

文字-A A +A

與其說是隨員當道 不如說是皮包幫升天

※ 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遠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胡林翼) ※

蔡英文總統上任不久,即在6月23日主持了將官晉升授階典禮。今(4)日自由時報刊出一篇由資深記者鄒景雯所撰寫「將官晉升 輕作戰、重隨員」評論專文指出:「蔡(指小英總統)晉升37人,作戰系統僅7人。如果逐一了解這次晉升將官的所屬背景,可以歸納出一點相當明確的結論,37人中,由作戰部隊晉升的只有7人,2名是部隊中的行政職,其他28人全都出於各機關,而且具有隨員資歷者特多。」

這是國民革命軍自創軍以來「未曾改變過」的事實,迄今仍在繼續「發揚光大」,也就是戰鬥部隊累的跟狗一樣,出狀況的機率非常高,單位主官之官運幾乎寄託於「運氣」之上,而反觀機關團體單位如軍校、司令部、國防部等軍官,多數按時上下班,上班吹冷氣,天天跟高級長官相處,出問題的機率小很多,升遷機會自然就比戰鬥部隊大許多,這造就長久以來的「隨員出頭天」怪象,試問,絕大多數苦幹實幹的官兵會服嗎?

侍從官是接受主官的任用與指揮,主在執行、協助、聯絡、回報主官所交付之相關事宜(總統府侍衛長亦可說是另類侍從官,郝柏村就曾任過)。凡當過兵的都知道,侍從官(隨員)狐假虎威者比比皆是,幾乎主官以下之大小官員都得看其「臉色」,要見長官得先經過侍從這一關,而且朝夕與主官相處,極獲信任,公私大小事都委其處理(長官家中一切也都能打理妥當),甚至長官很多「把柄」都落在他手中,只要長官有機會,這個侍從官絕對有機會,少有例外的,不但各行各業雷同,且古今皆然!

早在2002年就有一篇由陳心田、黃國卿等所發表且獲得91學年度全國企管碩士論文佳作獎的「軍人晉陞機會之分析: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的觀點」,該研究係以359位軍人組成的有效樣本為對象,應用存活模型中的期間分析來進行實證,其中的結果發現就有一項:「個人所屬的網絡結構,與各關係人間親密性愈高,晉陞至上校的時間越快。」這「網絡結構,與各關係人間親密性」是什麼?很簡單也很清楚,用現代語言表示就是「裙帶關係」與「侍從關係」,這無形中就產生了「大多的軍人在年輕的時候,對這個職業有很高的理想,後來卻逐漸發現:努力訓練、增強戰力,可能對升遷不利;不出事才是王道。軍隊所用的設備是武器:訓練多,出事機會就大。如果升遷的主要條件是不出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儘量少操演。」即使不出事,升官機會還是有限,因為你沒有「特殊性關係」!誰能評估出這種關係對軍隊士氣有多大殺傷力?

網路上流傳一則官場順口溜的為官守則或稱部隊老梗:「東混西混,一帆風順;苦幹實幹,撤職查辦;盡職負責,卻遭指責;任勞任怨,永難如願;推拖栽贓,滿排勳章;屢建奇功,打入冷宮;不拍不吹,狗屎一堆;全力以赴,升遷耽誤;苦苦哀求,互踢皮球;看緊國庫,馬上解僱;會捧會現,傑出貢獻;會鑽會溜,考績特優。」

台灣將官滿街跑?現在國軍有21萬5千人,但將官就有393人,也就是說每547個阿兵哥就有一個將軍(據悉,美國每千人有0.6個將領,以色列每千人有0.8名將領),雖然在馬前總統任內曾有「每半年一次的晉升不超過30人」之規定,但看小英總統上任一下子就核示晉升37位中少將,這當中有什麼特別意義?想表現什麼?難道不該說明一下嗎?這就是侍從當道的軍中文化展現嗎?已故佛學大師南懷瑾在詮釋《尚書·周書·秦誓》就說:「做臣子的規則是,服從命令,完成任務後及時彙報,凡事不要專權獨斷,不要靠曲意逢迎來獲得寵信,不要在其位而不謀其政,一定要對國家有貢獻,一定要對君王有幫助。」僅以此與小英政府內這些部會大官們參考參考!

   ~ 百岳老查 2016.07.04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6.02.04

winda tsai

加入時間: 2016.02.04
737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與其說是隨員當道 不如說是皮包幫升天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7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7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