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跳脫傳統課程 學生打造一磚一瓦小木屋

2016/06/30 02:01
3,679次瀏覽 ・ 20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NS

標一:善用就地取材 學生齊心打造小木屋

耳邊傳來陣陣鋸木聲,這堂課上的是協力造屋,也是生活實踐自學團的課程內容,這可不是一堂普通的木工課,學生從材料取得的過程就參與其中。

老師 孫銘德:「房子是木架構,可是牆體是土磚,是稻草加黏土,黏土是我們去石門水庫載回來的,它是水庫淤泥。」

標二:實踐行動學習 體驗做中學的樂趣

從挖地基、搬運建材再到抹油、曬乾,不用複雜的機具,靠得是團隊合作,就連升火烹飪都是利用自製的火箭窯,用簡單的素材、自然的方式體驗動手做的樂趣。

學生 劉國安:「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就是在於我們跟普通學生不一樣,就是我們可以可以在外面玩,可以學到如何做土磚,然後可以做木工,然後還有灌水泥。」

標三:實踐行動學習 體驗做中學的樂趣

談起小木屋的設計,小朋友大方秀出自己的模型,專注地解釋每一個細節構造。

學生 柯欣妤:「這個地方大概就是我們做的屋頂,然後這邊是我們的柱子,這是我們的窗戶,做好的時候我就覺得很開心,我們終於做好了。」

標四:跳脫傳統課程框架 回歸學習本質

曾經參與國訂課綱修訂,同時也是生活實踐自學團的負責人丁志仁,對於目前國家使用的課綱,讓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感到許多挫敗,於是有了改良公共教育的念頭。

生活實踐自學團負責人 丁志仁:「適性學習是國家在寫課綱的時候開宗明義就講要達到的理想跟目標,但是真正課綱在做的時候是背道而馳的,我們把國定課綱裡面的單元數大幅減少之後,他就可以空出時間來,可以容納一些適應未來生活,同學所需要新的知識跟技能。」

標五:跳脫傳統課程框架 回歸學習本質

這裡看不到教科書,更不用趕進度,打破傳統學習的儀式化,培養學生自身獨立的生活技能,也讓學習變得更加多元。

記者莊博涵 王姵涵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