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諾醫院x立山社區 老人共餐服務守護偏鄉長者健康
新聞編採:陳家憶
醫療機構與在地組織結合 部落共餐守護偏鄉長者健康
花蓮縣卓溪鄉立山部落的老人共餐服務,是門諾醫院與立山社區發展協會,結合醫療專業與在地資源,所發展出的在地化長照服務模式。希望凝結在地的力量,緩解當地長照資源不足的現象,共同守護偏鄉長者的飲食與健康。
偏鄉人口外流嚴重 部落獨留老人與小孩
立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蘇愛志:發現我們部落裡面有很多老人家是獨居,甚至是小孩子在外面謀生,在外面工作,老人家大概分成兩種,一種是不方面行動的,不方便行動那麼煮飯都成了問題,第二個就是,家裡沒有人照顧,缺乏人照顧。
醫院看見當地需求 共創在地化長照服務模式
於是老人共餐服務,利用一週兩天與長者固定在據點共用午餐的方式,一方面解決長者用餐的問題,一方面鼓勵還有行動力的老人家走出家門,到據點來運動、吃飯,藉此增加和其他社區成員的互動。門諾醫院的長照專員,同時也可以透過出席狀況,掌握老人家的健康情形,適時的關懷與評估是否需要提供更進一步的長照服務。
從出席掌握健康狀態 發揮專業評估轉介需求
長期照護部護理人員陳淑珍:我們希望能夠透過讓長輩來到集會所或是一個共同使用的地方,我們來看看我們自己本鄉或是本村的老人家,他的人口動態活動的動態,所以當有一群人來到我們的共餐據點,我們就會知道今天這個部落的老人家是健康的,有一天,突然有一個老人家不在了,或是今天沒有出席,我們大概就知道這個老人家今天可能有什麼事。
長期照護部主任戴玉琴:我們長期照護據點在那裏的角色,就是幫忙做在地所有服務的整合,當長輩他需要跟長期照護有相關的居服什麼的,我們就會馬上到家裡去做評估,評估以後,看他的需要再去做在地服務的轉介。
結合當地傳統與飲食文化 凝聚社區情感與力量
共餐的概念,源自於當地既有的共享與共養文化。由社區婦女所投入的部落廚房,負責餐點的製作,地點就位在社區裡頭,由在地人所製作的餐食,結合老人家自己提供的食材與當地的飲食習慣有別於來自外地的冷便當,熱騰騰的餐食當中,更傳遞著在地關懷與互助的溫度。
立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蘇愛志:老人共餐這一環對我們部落的人,說實在對弱勢的家庭的幫助非常的大,他可以從這個地方由部落的人自己來自立,除了經費之外,其他我們可以用我們自己的志工的方式,送熱騰騰的餐送到他們的手上,或是一起在我們的活動中心來吃飯,增加人跟人之間疏離感就沒有了
提升在地長照服務能力 確保偏鄉長者生活與健康
對於長照資源難以進入的偏鄉地區而言,由在地發起的長照服務顯得更為重要。隨著老人共餐的服務模式日漸穩定,未來期許有更多人力與資源的投入,讓在地有能力提供更多專業的照顧服務,使偏鄉的老人家在自己的家鄉也能享受安全可靠的老年生活。
門諾醫院x立山社區,老人共餐服務守護偏鄉長者健康/新聞編輯採訪:陳家憶
關於Mch Public:門諾公益的編輯採訪群來自各種領域,包括醫管、電視媒體、平面媒體、出版編輯、社會工作、非營利組織的勸募工作者,大家抱持著對公益以及對偏鄉關懷的熱情,跳脫主流商業媒體的觀察,以公共議題為出發點,帶來更為深入的報導取向,讓許多無法被媒體關注的事件,從這個地方儘量的再現報導的真實,我們知道這裡的製作呈現無法追上主流媒體的豐富與精美,但我們會盡其所能,讓小角落的光傳遞的更遠,更深邃。有任何的建議或指教,請留言或寄到nanystudio@gmail.com感謝您的關注。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