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村落自己救】菁寮無米樂社區,感謝自由時報劉婉君記者熱情報導,菁寮老街農村慶端午 ,重現「嫁妝一牛車」,菁寮社規師黃永全執行長企劃執行
2016.6.10感謝自由時報劉婉君記者熱情報導,菁寮老街農村慶端午 ,重現「嫁妝一牛車」,【自己村落自己救】菁寮社規師黃永全執行長 0931-033-700企劃執行,菁寮老街慶端午,荷蘭井多元文化潑水節,菁寮嫁妝文化,割稻飯,農產社企音樂市集活動
〈南部〉菁寮老街慶端午 重現「嫁妝一牛車」
2016-06-10菁寮老街重現「嫁妝一牛車」場景。(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嫁妝一牛車」是早期台南知名的婚嫁習俗,後壁區菁寮老街昨天舉辦端午節活動,重現昔日場景,穿著鳳冠霞帔的「新人」坐在牛車上,後方載著一車的家具、腳踏車等嫁妝,讓人彷彿穿越時空,「有人結婚,是嫁妝一牛車耶!」遊客紛紛拿起相機拍照。
不同於菁寮老街充滿古味的端午節活動,學甲頑皮世界動物園的端午立蛋則「玩很大」,昨起一連四天中午,邀請遊客一起比賽立鴕鳥蛋,平均重量約兩公斤的鴕鳥蛋,最大直徑超過十三公分,許多小朋友興奮地大叫「好酷!比我的臉還大耶!」
菁寮老街慶端午活動由社區自主發起,無米樂規劃工作室、全球社區規劃師國際城鄉交流協會等單位合作,當無米樂主角之一的「文林伯」牽著牛車現身老街,穿著鳳冠霞帔的新娘和新郎並肩坐著,車上裝滿喜餅、棉被等各式物品,和老街上的老屋相襯,立即吸引遊客的目光。
菁寮社企社區規劃師黃永全表示,菁寮早期的嫁妝文化非常講究,一牛車的嫁妝必須有腳踏車、家具、棉被、金子、手錶、梳子等,還有喜糖、餅乾讓新人吃了甜蜜蜜,長尺象徵兩人婚姻長長久久,且長尺上有分又有寸,意指新娘嫁至夫家後應有分寸。
牛車的主人文林伯說,年輕時娶妻就是「嫁妝一牛車」,車上有三輛車、收音機、棉被等,當時金價一錢一百九十元,他用妻子嫁妝的四兩多金子換了一頭牛。
無米樂的故鄉-後壁菁寮老街
無米樂的故鄉—臺南市後壁區的菁寮村(墨林村)是南臺灣知名米鄉,因為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後壁區境遍植水稻,為嘉南平原重要米倉,稻田耕作面積居全台之冠。菁寮村是整個後壁區最早發展,也是八掌溪兩岸最繁榮的聚落,俗稱「北勢街」的古老街屋即是最熱鬧的商店街,後來因為社會環境改變,人口嚴重外移,只剩老幼婦孺守著家園。
菁寮聚落是帶動後壁鄉發展的源頭,當時設立有許多高經濟能力的店舖,如嫁妝街、菁寮戲院、酒家、家具店、布行、自轉車店、漢藥店等,鄰近則有墨林,而
為什麼叫「菁寮」?
菁寮源自於當地人民都種植「青仔」(一種染料樹),因產量豐富,而有藍染工藝,另有三角藺草編織盛行,至於墨林則因人才出眾,取名為墨林村(墨客林立之意)。
隨著電影「無米樂」的拍攝,進而躍上新聞媒體舞台後,種出冠軍米的崑濱伯和菁寮部落才慢慢被看見、慢慢被發掘。
走進「無米樂」的世界,才知道這裡不只是稻米讓人眼睛一亮,還有著純純的農村田園景色和懷舊的老街建築。
菁寮北勢老街(嫁妝街)嫁妝老店,有布店、棉被店、西裝店、鐘表店、製麵廠、餅店、鉛桶店、冰果舖、理髮店、自行車店、碾米廠、打鐵店、照相館等,以及十二項嫁妝禮等。
新源成店家布料綢緞等花色都是古早的布匹花樣,因為台灣古早的時候一般人通常只有在婚慶、新春過年才會去布莊店量製新衣褲(因此我們這一代就好命多了,隨時都有新衣服可穿)。
「臺南人嫁女兒,嫁粧一牛車」這是四十年前風光的歲月也是菁寮社區所寫下的嫁粧文化歷史。
菁寮老街舉辦復古式的「牛車迎親」集體婚禮,讓菁寮居民重新感受昔日「牛車迎親」的古早味,並將菁寮老街的喜餅店舖、棉被店、手表店、腳踏車店、西裝店等重新活絡起來,凸顯菁寮老街是台灣僅存的嫁妝文化街。
臺南後壁原本只是個純樸農鄉,跟旅遊沾不上邊,沒有特殊景點,因為拍攝「無米樂」一片得名,才讓這好似與世隔絕的地方被挖掘出來,從此「菁寮村」成了臺灣的「新老街」!
菁寮老街和其他老街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它少了許多商業化的氣息,這裡既安靜又溫暖,適合單車族環繞農田、老街;更適合都市人慢走慢遊,體驗農鄉老街緩慢的步調。
總之,菁寮老街的房屋建築很有歷史、這裡賣的東西很有古早味、這裡的生活步調很緩慢,走在老街上就像回到四十幾年前的臺灣,像似在歷史裡尋幽懷舊,慢慢的走過菁寮社區的每個懷舊景點,所謂「慢活」就是這個意思吧。
菁寮嫁妝一牛車文化,以行銷菁寮特色景點。協助推動菁寮聚落社造工作的黃永全說,沒落50年的菁寮嫁妝街,如今透過社造又活絡起來了,所以社區的年輕人紛紛回鄉幫忙參與做社區發展的美夢,挖掘更多菁寮的文史紀錄與老人的故事,且菁寮有許多具文化內涵的景點,如菁寮國小、桃花心木林、黃家古厝、北勢老街、水圳、八掌溪水岸、幸福花園、菁寮聖十字架堂、阮家古厝、親水公園、水利會、三合院等多處,均可拍照大嘉一起來行銷菁寮。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