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荒野兒童生態劇觀後感談親子教育
文/張?方(超群托兒所創辦人、荒野台中分會推廣講師)
在幼教工作職場十年,每年的行事曆都會安排數場親子教育,常常絞盡腦汁思考著如何辦一場有深度的親子教育,數年下來,以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的頻率最高。活動後發現,家長們容易受到講座當下的氣氛而感動,決心改進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但往往數週後那份感動的熱情便冷卻了,如此週而復始。身為幼教工作者,我常常反思如何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
今年北上參加九周年年會時,一場兒童生態劇的演出讓我極為感動,當時我思考:這樣的一個活動不就是生活化與本土化的生命教育歷程嗎?茲以該劇的表演者──家長與孩子參加炫蜂團的過程談親子教育。
劇名:守護翠湖的螢光。其實是家長與孩子的戶外觀察,學習與關心生態環境翠湖的親生體驗過程。
表演者:炫蜂團團員(家長、孩子)
道具:家長與孩子一起討論、創作、動手做到完成,過程中的意見溝通、衝突、解決問題到達成共識是三度空間的親子互動。
劇情簡述:背景是深藏在都市邊緣的美麗湖泊──翠湖,時序漸入黃昏,夜幕悄悄拉起。夜空星光閃爍,林間先揚起一點光,接著是一群群光點,佈滿山林的螢火蟲在大家期待中出現了。樹蛙、鴒角鴞、蝙蝠及隨夜色?飛的夜蛾陸續上場。牠們仰賴著沉靜無干擾的山林夜色而生存,汐止市政府卻計劃豎立起路燈,讓翠湖的夜變得燈火通明。
另一幕:路燈亮了,螢火蟲因光害而瀕臨滅亡,也影響其他夜行性生物的生存,翠湖變得一片沉寂,於是一群熱愛翠湖的民眾、關心生態的環保人士,起身為翠湖的螢火蟲及生物朋友們請命,最後路燈熄了,翠湖的夜恢復了生命力。
生態劇在滿林的螢火蟲閃爍下結束,驚訝的是,觀眾席上開始陸續發出螢火蟲的光,這是我沒有預期的景象。整個劇場台下、台上相互呼應,呈現一片平和、希望與感動,我感受到一股親子互動的力量,這不是高談闊論的親子教育,而是家長身體力行的親子生命教育,這一幕讓我內心激動不已,久久無法平息。
隨著時代的演變、社會潮流的變遷,新世紀的親職教育觀已不侷限在家長陪孩子學習,而應著重親子之間的互動,雙方一起學習成長。一般來說,親子互動最頻繁的時間應是假日,如何利用週休二日將親子互動結合休閒,如此一來,家長和孩子將可在休閒中,共同增長互動取得經驗。
家長們參與荒野炫蜂團除了讓孩子參加活動、報名繳費外,同時也為自己的價值觀及親子休閒活動定位。炫蜂團不是將孩子送到教室就離開的才藝班,而是一個需要全程參與的團隊。在往後的活動中,家長們最少必須空出一個假日留給孩子,帶著孩子學習。如此一來,親子間開始有共同的話題,共同成長,孩子將在團隊中擁有美好的自然經驗,發現自然、學習自然,從自然體驗獲得啟示。
我們知道,孩子週遭環境的人事物會形塑孩子獨有的人格特質,家庭文化淺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而孩子所吸收的一切也同樣改變了家庭文化,在親子互動中,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孩子的行為不斷產生互動,因此,父母自身價值觀更顯重要。
帶著家庭走入炫蜂團,不只是聽一堂教育講座充電了事,而是在身體力行、融入親子教育的過程中,形塑家庭文化。現今教育專家學者積極談論親子教育的方法,實質上對家庭的影響尚沒有統計的數據出爐,但如今一個以非營利為目的的民間團體,卻已洞悉親子教育的重要性,並行之數年了。
兒童劇的表演呈現出孩子與家長們一年來的親子互動是正向的,這些家長重視親子活動,願意放下身段撥出時間,在孩子的童年時期適時給予正確的觀念及習慣,漸漸的,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和協,我如此期待著。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54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