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食從「心」開始 正視食物浪費
NS
標一:從生產到消費端 正視食物浪費問題
你知道我們每年浪費了多少食物嗎?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每年進到垃圾桶的食物約占產出的百分之30,而食物浪費存在於食物供應鏈的每個環節。
在生產端因為賣向不好、規格不符首先被淘汰,企業為了方便包裝、運輸,將不適合加工的食材丟棄,運輸中也可能因碰撞、腐敗而報銷,為求品質控管,餐廳業者對食材的要求、通路商丟棄即期食品,或是消費者過度消費,都是造成食物浪費的原因。
標二:物盡其用 即期蔬果重新分配再利用
來到林興傑位於南澳的有機農場,這裡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蔬果,並銷售給大型通路,面對通路商將賣不完的即期品大量退貨時,好的還能再加工,有些則被當作飼料和堆肥,但有些只能無奈丟棄,有感於此,林興傑甚至構想如何把這些賣不完的蔬果給真正需要的人。
南澳基因有機農場主人 林興傑:「在市集結束的時候,讓批發商可以來大量地採購走,那假如說還有剩的話,那個時候我們很希望,低收入戶或者是貧困的,都能夠來把我們剩的菜可以一份一份地領回去,不要讓它浪費了。」
標三:農民市集興起 建立生產與消費橋樑
你看過長相如此奇特的紅蘿蔔嗎?消費者往往看不到因不符市場規定而被淘汰的食物,或許來趟農民市集,你可以一窺食物最自然的樣貌,更可以跳過農場和家庭中間的組織,直接和在地小農購買,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老莊有機農場 吳秋霞:「大部分的大型通路,他們都會要求一個範圍,就是大概比如說他都在中間帶,太大的也不要,太小的也不要,他們就比較容易裝他們的蔬菜箱。」
標四:蔬果格外品再造價值 搖身一變成佳餚
現今有不少團體致力於減少食物浪費,格外有意思就是其中之一,以上不了檯面但仍有營養價值的格外品作為切入點,翻轉消費者用眼睛決定食物價值的思維。
格外有意思創辦人 陳其農:「那我們格外有意思就是希望,透過跟大家分享這些食物的,好吃的、美味的味道,透過甜點的方式,那也透過工作坊帶大家去認識農田裡面有各式各樣豐富的產出,然後進而讓我們看到農業這件事情,還有土地的價值。」
標五:政府擬剩食管理 食安漏洞成執行難題
近期環保署也將規定超市、賣場、量販店業者須申報丟棄的食物量與流向,並聯合衛福部、農委會等單位提出相關管理方案,進一步有效利用剩食,而面對可能出現的食安疑慮,政府是否有足夠的人力稽查,實際執行上還有待考驗。
世新經濟系副教授 廖培安:「要怎麼落實去執行,是不是有這麼多人力去稽查,那這都可以有待商榷,另外就是這些過期的商品,其實對商家來說,那都是他們最高的商業機密,所以他們會怎麼處理,會不會如實申報,那都要打上一個問號。」
標六:新型態購物方式 提倡吃多少拿多少
對不少消費者而言,家中冰箱時常被塞得滿滿滿,有些食材甚至還被放到過期而浪費了,在台北市,有首家以秤重計量方式販賣料理食材的零售店,不但讓下廚變得方便,更實踐吃多少拿多少的理念。
裸市集創辦人 Kate:「我想要做到的是說,所有在台灣喜歡下廚的人,他都可以很方便地、很輕鬆地去買到他想要的東西,然後他也不用就是想說有壓力,一次買就要買一大包,那當你可以自己去決定的時候,當然就不會很過度地採買,那其實也會減少食材的浪費。」
NS
標七:重拾人與土地的連結 惜食從「心」開始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你我一定都對這句話不陌生,飲食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類造成的食物浪費是每個人都必須共同正視的課題,減少食物浪費不該只是口號,最重要的是對土地的謙卑。
記者王姵涵 莊博涵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