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光仁微旅行-與魯凱古謠相逢的音樂主題之旅

2016/04/30 20:22
6,080次瀏覽 ・ 627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公視peopo公民新聞 程德昌/屏東 瑪家】「我們不只是去旅行,而是在旅程中的美麗相遇中,點亮臺灣音樂未來的希望。光仁中學音樂班一年一度的「微旅行」,30名師生帶著各式各樣的樂器,來到屏東台24線與屏185線原民音樂廊道,展開一連3天的魯凱、排灣文化與光仁音樂的對話。昨(29日)下午在瑪家北葉國小專場音樂會演出,晚間在禮納里好茶部落,由屏科大森林系主任陳美惠帶領光仁師生,認識八八風災後誕生的台24線生態旅遊廊道,接著好茶古謠傳人Amale Gadhu吟唱多首魯凱古謠,王有邦先生以影像紀錄從舊好茶到新好茶到禮納里的30年歲月,返鄉深耕產業文化的李瑞珍口述魯凱文化與倫理,最後壓軸的是知名作家Auvini(邱金士),從故事進入魯凱生活。雖然一早從台北出發整天活動未曾休息,但光仁的師生情緒澎湃,透過音樂交流,見識蘊涵在屏東偏鄉的多元文化瑰寶。

        帶隊的光仁中學音樂班主任謝孟蕊表示:「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教育旅行,我們認為一趟有城鄉交流,分享音樂才華、接觸臺灣在地音樂、開闊視野的旅行,才是會讓老師們與孩子們一起抵達旅行終點時,彼此都能會心一笑。」。2016選擇停留在屏東瑪家及霧台,謝孟蕊進一步說明在瑪家與排灣的北葉國小孩子們相遇,進而走入一個在八八風災之後重新聚集融合的故事,也讓光仁中學為北葉國小的小朋友們呈現一場在專業中不失童心的音樂會,也同場邀請孩子們演出排灣歌舞,在音樂中彼此相識,使音樂班同學同時體會「施與受」的實際幸福感。在霧台神山魯凱天主堂中,學生將參與一場屬於魯凱的天主盛宴,不同的語言,透過音樂,卻能擁有相同的恩典與感動。

        促成這趟旅行的陳美惠主任,自八八風災後帶領研究團隊陪伴阿禮、達來、德文、大武4部落,形成台24線生態旅遊廊道,也協助阿禮部落組成「阿禮風古謠樂團」,透過古謠的意涵深厚、動人心弦,散發音樂的感染與穿透力,成為生態旅遊的魅力元素。陳美惠認為,屏北三原鄉音樂元素獨特且豐富,未來希望結合音樂與旅行,與屏東縣政府、屏東林管處、茂管處、水保局等相關單位一起推動生態文化產業,並在屏北原鄉發展以音樂為主題的生態旅遊,讓更多人深度體驗音樂的屏北、魅力的屏東。光仁中學這個從音樂出發連結土地與音樂的微旅行,走進這座融合自然與人文的部落音樂廳,俯拾極是的樂音,與深入部落生態文化的主軸相呼應。

         光仁中學透過實察活動,讓學生深度體會台灣各個角落的音樂文化之美,並與偏鄉學校辦理音樂交流活動,鼓勵音樂班的同學善用音樂天賦實踐「愛與分享」的教育理念,更透過跨越年齡、城鄉以及族群文化的藩籬的活動,融合各族群的特色風格,共同完成一場美麗的相遇,不僅為屏北原鄉的音樂主題生態旅遊真實演出,這場相遇也將成為培養融合本土及國際音樂觀的台灣新世代的音樂家的種籽,能在日後發芽茁壯,點亮臺灣音樂未來的光。

光仁中學音樂班小檔案 1967年,天主教聖母聖心會首創臺灣第一所中學附設音樂資優實驗班,是臺灣著名優秀的音樂班,也是首開音樂資優教育的先例。光仁中學音樂班培育無數音樂高材生,有許多名人校友在臺灣演藝事業頗有建樹:劉若英、范曉萱、葉樹涵、鍾欣怡、李欣芸;以及音樂專業領域知名人士:美國波士頓大學音樂系鋼琴教授陳宏寬、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陳樹熙,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劉慧謹,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許瀞心、葉樹涵,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系教授劉瓊淑,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彭廣林、黃維明,國立台南大學音樂系系主任侯志正,以及許多活躍於國內外樂壇的演奏家。

照片

與好茶即興演出

 

照片

光仁音樂班

 

照片

北葉國小演出

 

照片

北葉國小戶外專場音樂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