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經濟 不再靠汙染

文字-A A +A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研究全球六十七個主要經濟體,從西元2000年至2014年,發現包括像英國、德國、西班牙等二十一個國家,國內生產毛額(GDP)都持續成長,但溫室氣體排放量卻是大幅降低。

過去經濟與碳排放增加快速的中國,目前碳排放進入平穩期。

Source: Li Lou / World Bank (2012) Flickr, CC BY-NC-ND 2.0

文/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本文原登載於4月10日聯合報元氣周報

    經濟成長與環境汙染,特別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始終被傳統學究劃上等號。終於,這樣的立論,隨著綠色經濟的起飛,現已逐漸有了改變。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剛發佈的資料,全球已連續兩年,與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持平控制在321億噸CO2e,但經濟仍持續以3%的速度增長。這種現象,似乎符合學者們經常在嘴邊提出的「碳排放峰值」,也就是全人類減碳已讓排碳不再增長,接下來就要看各國攜手往下減碳的斜率,可以有多陡。

    碳排觸頂,當然不代表減碳作為已可鬆懈,畢竟即使碳排不再增長,以2015年所排的溫室氣體總量為例,在大氣中最多也只能再容納十年,就會超過升溫2℃的容忍值。不過,這至少代表各國現有減碳政策,已初步達到成效,下一步就看各國在《巴黎氣候協定》簽署、核定與生效後,是否能快速進入低碳成長的時代。

    其實早已有不少國家,特別是在歐洲,經濟成長不再等同於汙染增加。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研究全球六十七個主要經濟體,從西元2000年至2014年,發現包括像英國、德國、西班牙等二十一個國家,國內生產毛額(GDP)都持續成長,但溫室氣體排放量卻是大幅降低;像丹麥更是減碳模範生,在十五年內不但減碳30%,經濟依舊能夠成長8%。

    另外,即使是全球排碳量數一數二、且可能擁有全球最多暖化懷疑論者的美國,過去十五年裏,排碳量也下降了6%,同一時間經濟依舊成長了28%。這些例子,在在說明綠色經濟趨勢,似乎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潮流。

2000年以來,超過20個國家在經濟GDP仍成長的狀況下,
成功減少碳排放。(WRI製作)

    除了歐美國家外,亞洲的城邦型特區與國家,在碳密集度的表現也極為亮眼。網路媒體Carbon Brief利用美國能源局二氧化碳資訊分析中心(CDIAC)的原始資料,找出包括台灣在內、全球216國家或特區的資料分析。他們發現,有45國在過去十五年排碳量在下降,其中僅有10國經濟在衰退,有35國經濟仍持續在成長。且若是細算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的碳密集度,則澳門以下降83%排第一、新加坡以74%排第二,幅度都極為驚人。

    而全球排碳佔第一位的中國大陸,去年在提交給《聯合國氣候公約》的承諾書裏,才提到預計在2030年會達到碳排峰值。不過,中國大陸在2015年的排碳量,其實已明顯較前一年下降續,這都不禁讓許多觀察家猜想,如果官方資料正確的話,中國的排碳承諾或許已提早十五年達標,在2014年以95億噸排碳見頂。

    至於台灣,過去這幾十年溫室氣體雖一路增加,但在2007年達到2.9億噸後,也就沒有再超越。過去這四年,台灣每年的排碳都維持在2.8億噸左右,而同一時間的每年經濟成長率,則都超過2%,似乎也已達到「碳排放峰值」。雖然和其他先進國家來比,台灣觸頂的時程是來得晚了些,但總算是走到了這一天。政府現喊出的目標,則是要以2014年作碳排峰值年,接下來就來拚拼減碳幅度,但一切要等新政府上任,才會知道實際的作為將會如何。

    綠色經濟的發展趨勢,已很明確地降臨,但要達成控溫2℃的目標,則要更加速前進。台灣的減碳政策,未來只能更進步,不能再倒退;否則,不只是背離世界趨勢,恐怕連傳統追求經濟增長的道路,都難以為繼。

【參考資料】
Nate Aden, The Roads to Decoupling: 21 Countries Are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While Growing GDP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2016)
IEA, Decoupling of global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confirmed. (IEA, 2016)
Sophie Yeo, Simon Evans, The 35 countries cutting the link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missions.  (Carbon Brief, 2016)
Jeff Tollefson,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could peak sooner than forecast. (Nature, 2016)
Edward Wong,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May Have Peaked, but It’s Hazy. (New York Times, 2016)

【延伸閱讀】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75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拼經濟 不再靠汙染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523篇報導,共13,17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523篇報導

13,174位公民記者